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卢鸿
草堂十志图

首页 艺术名人馆 卢鸿 草堂十志图

草堂十志图

  • 作者
  • 收藏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分类
    国画
  • 创作年代

草堂十志图 简介

纸本 长卷 水墨 29.4x600 厘米

卢鸿(约活动于七世纪—八世纪间),字颢然,幽州范阳人(今河北大兴)。隐居嵩山,博学善书,亦能画。玄宗时,屡征仍不仕,赐隐居服,草堂一所。

全卷水墨画共十景,每景自成一段,每段前有褚、颜、柳等各体书法所写之十志词,与十景相间。所绘皆为自然园林景致,其配置乃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画树石造型,貌似古拙,用笔方硬,水墨渲染颇工。学界对此幅断代之说法不一,尚无定论,然时代非为唐则是可肯定。

此卷舊傳為鴻乙作,據卷後楊凝式跋也。然每圖之前,各有題詞,書體倣右軍以下,歐、虞、褚、薛、顏、柳無不俱備。鴻,開元間人,安得預知元和腳樣?以此非爲鴻乙之作明矣。即凝式跋中亦未確指為盧,而周益公跋亦懂稱盧浩然草堂圖,則泛指十志而言,義亦可解。特此卷畫法沉厚高古,書法又盡得諸家神髓,非名手不辦。弘曆疑出李公麟手筆,以《山莊圖》爲證,不知《山莊圖》亦非伯時所作,然歸之伯時,則前跋已在石晉,又從何解釋?即指爲偽作,則周跋距楊又不過二百五十餘年,且益公亦非不精於鑒賞者,豈於楊書竟不能識而又詳考之耶?是又不可解者余竊疑此圖為晚唐人所作,故書法精到乃爾,然亦不可考矣,始附諸唐人之末,以俟後之精鑒者。(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题跋: 引首: 十体书成十志图。郑虔三绝那称孤。沧桑显晦千年阅。丁甲呵持有是乎。

杨周跋语识清河。张洽临摹讵足多。师表人伦自有在。宁因书画辨如何。

山为宅便草为堂。肥遯千秋姓氏香。机士俗人屡争较。先生者个未能忘。

闻说终南捷径通。伊人隐避乃于嵩。江村题慕卢家事。前后之间同不同。;

引首: 按高士奇跋。有尚怀高士之踪。益动故园之念语。意在慕卢。然考卢藏用。初隐居于终南山。寻应征辟。及登朝。专事权贵。趦趄奢靡。时人诋为终南捷径。卢鸿则隐于嵩山。征拜不受。营草堂山中以终老。二人志行。不可同日而语。若士奇附势通贿。不能以义命自安。祗可同于前之藏用。而不能同后之鸿。且其自署为藏用老人。亦有不期而同者。因借卢家事讥之。(印记:干、隆);

后隔水: 此卷画法。极工整而不板滞。极繁密而不冗杂。用笔极细。而时露苍浑。著墨极浓。而自有浅深。可谓尽画家之能事。字则各体具备。遒峻不群。超然有尘外致。向遂称为卢鸿真迹。第通卷无浩然款识。岂肥遯者流。逸其躅。并欲逸其名耶。而其名之仅存。则由于杨凝式周必大二跋。然开元至今。千有余年。旧迹流传。已属不易。石渠宝笈所弆。周昉美人调鹦鹉图。韩干画照夜白。皆较旧于此。此乃纸墨完好如常。谓为必出浩然之手。其然岂其然乎。因谛视其画法。与李公麟山庄图绝相似。是卷纵或仿作。亦非公麟不能。夫龙眠真迹。已不多觏。即非真卢。而得真李。亦不啻买王得羊矣。又何必复计其名之逸与否耶。故于再题十志之末附及之。(印记:会心不远、德充符);

拖尾: 右览前晋昌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石。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拜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印记:凝式);

拖尾: 右芗林向氏所藏卢浩然草堂图。后有老少傅弘农人题识。不著姓氏。而记爵里。不列纪年。而述甲子。且系之以时月。而用凝式之章。伯虎来为庐陵郡幕。相过款曲。求为订之。盖当石晋开运之四年。汉祖起于太原。复称天福。是岁七月置闰。其所书丁未前七月者是矣。唐之六臣传。一曰杨涉。附载其子凝涉(点去)式。早有证羊之直。而不能自安于义命。历事梁唐晋汉周。晚以太子太保致其政。抑岂当晋汉之际。官尚少傅耶。且杨姓之望出于弘农。即以凝式为文。其为斯人。夫复何疑。此画历岁既久。是题也。上溯开运。下逮本朝之淳熙。凡阅五丁未。至于今。三百有余年。其间经履世变。不为不多。

是可尚也已。因考其颠末。以识其卷尾而归之。(印记:益国公章);

拖尾: 辛酉(1621年)秋仲。丁南羽先生。求观此卷。捧而叹曰。希世之宝。千金之玩也。人生会觏。实有往因。焚香拜而展之。(印记:张孝思、则之父);

拖尾: 丙戌冬十月既望。昆山王同祖观。;

拖尾: 嘉靖乙酉(1525年)八月廿七日。鄞陈沂鉴赏。(印记:陈沂之印);

拖尾: (第一则)神鬐在水不入篊。仙禽在野不受笼。达人泥土视轩冕。林峦刬迹偕洪蒙。嵩山征君巢许踪。高柯百尺龙门桐。召拜谏官卧不起。草堂僻径临巃嵷。岩姿壑籁有神会。自写不假丹青工。墨痕迥出浓淡外。绝境直与虚无通。手书十志字健劲。藤枝薤叶纷相蒙。在昔右丞妙诗画。辋川旧本留清风。征君绝艺亦兼擅。归田少室将无同。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笔法独开元祐派。胚浑坡老兼涪翁。开运下迄淳熙代。五阅丁未云流空。神物不随陵谷变。以之嗟感益国公。庆元到今复几世。暗中呵护烦苍芎。黯然之光久愈大。何啻宝玉瑶晴虹。我在修门昔曾见。爱此叠𪩘藏王灵珑。归田五载亲抱瓮。拓湖拓地芟蒿蓬。石廊洞户颇幽雅。十指媿未娴皴烘。重来那免猨鹤怨。故园清碧孤芳丛。云烟一卷快入手。槐根欹枕游高嵩。(第二则)余向在京师。见卢征君此卷。字法遒紧。其画岩壑幽邃。树木古郁。非唐人不办。五代杨少师。宋周益公。皆有题识。二十年来。时劳梦想。归田后。得冯氏旧圃于平湖之北。翠竹苍柯。清流环匝。亦既足以娱老矣。甲戌秋。蒙召再入金门。仍于京师得之。乙亥长夏。退食闭门。时一卧游。尚怀高世之踪。益动故园之念。因为长句。今年请养南归。岁暮兀坐简静斋。偶展此图。因书旧作于卷尾。(印记:士奇、高澹人、竹窗)

收藏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重华宫鉴藏宝,太上皇帝,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寿,八征耄念之宝,体仁,章志尊仁,保泰,得象外意,会心不远,含经味道,寓意于物,漱芳润,静中观造化,笔华春雨,卍有同春,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收传印记:彝斋,真赏斋图书印,崔深之印(重一),崔氏静伯(重一),深,左氏(重七),张觐宸(重一),袁与之(重一),与之父(重一),神奇(重八),子京父印(重二),项墨林鉴赏章(重八),项子京家珍藏(重五),神(重十四),品(重十四),华雪斋,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重九),项氏子京(重六),墨林山人(重六),项元汴印(重十),墨林项季子章(重三),墨(重六),林(重六),子孙永宝(重二),项叔子(重二),子京(葫芦印。重七),子京珍秘(重一),逸民,退密(重二),桃花源里人家,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物外玄赏,鸳鸯湖长,田畴耕耨(重二),项元汴氏审定真迹(重一),墨林秘玩(重九),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一),南华仙史,博雅堂宝玩印(重一),木鸡,子孙永保,野处,会心处(重一),墨林外史,墨林嬾叟,墨林堂(重一),平生真赏(重一),寄傲,沮溺之俦,子京所藏,惟心净土(重一),墨林子,忠孝之家,宫保(半印),张孝思赏鉴印(重十一),则之(重十一),张孝思(重十三),张则之(重十),则之,张孝思,则之父,苑西(重四),北墅,士奇(重四),高澹人(重四),竹窗(细文,重十),竹窗(粗文),简静斋,独旦翁,真知此中之妙(重一),江邨秘藏(重一),高詹事(重三),高士奇(重二),澹人(重一),高士奇图书记,出则参乘入必御前,士奇图书,日讲起居注官,藏用老人(重一),纫兰珍赏。


卢鸿 简介

  • 卢鸿
    唐代书画家

    卢鸿[唐]字颢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一作名鸿一,字浩然。隐于嵩山,博学工书、画,颇善籀、篆、隶、楷。开元十二年(七二四)尝撰并八分书唐普寂禅师碑。工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笔意位置,清气袭人,与王维相埒。开元中屡征不起,赐隐士服,为营草堂居之。尝聚徒至五百人,所居室号宁极,自绘胜曰草十志图,并作十体书题诗其上。当时号山林胜绝。《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书史会要、广川画跋、金石录》

  • 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珍宝约65万件,素有“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的说法。 ·文物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将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重要文物南迁与此。 ·分为第一展览区(主馆)、第二展览区、天下为公牌坊、至善园、至德园、张大千纪念馆等主要部分。 ·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皆是精巧绝伦的工艺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见。

    历史沿革

    故宫建馆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下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摄政内阁总理黄郛于11月4日内阁会议中通过《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要求逊帝溥仪“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次日,京畿警卫司令鹿钟麟偕同警察总监张璧、国民代表李煜瀛前往紫禁城后寝,请宣统废除尊号,交出印玺、宫殿,迁出皇宫。同月6日,国务院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聘李煜瀛为委员长,会同清室近支人员,点查清宫物品。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2日,公布《参观故宫暂行规则》,开放御花园、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弘德殿、昭仁殿、南书房、上书房等处(即故宫中路),供游客于每星期六、日下午一至六时观览。同年9月29日,计划成立故宫博物院,于双十国庆日下午举行开幕大典。同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新开五条参观路线,对外开放。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接收故宫博物院,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明定故宫直隶于国民政府,并以易培基为院长。

    文物南迁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故宫择院藏文物菁华装箱储置,为文物播迁避难预作准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初,日军进逼榆关,故宫理事会决定文物南迁沪上。同年2月6日起,故宫文物共13427箱又64包,计分五批启运,至5月23日悉数运达;随行迁运者,尚包由括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颐和园、内政部、国子监、先农坛等单位文物,计6194箱又8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即今南京博物院)于南京成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故宫及其理事会改隶行政院;同年5月,马衡受命担任院长,开始点查存沪及留平文物。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12月,南京朝天宫故宫分院保存库建设完成,南迁文物遂由上海运抵南京,入库存置。

    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故宫南迁文物再分三批向后方撤退:第一批(南路)文物共80箱,自南京启运后,经行汉口、武昌、长沙、桂林,而至贵阳,继又疏散至四川巴县;第二批(中路)计9331箱,途经汉口、宜昌,抵达重庆,又过宜宾而厎于乐山;第三批(北路)凡7287箱,则经徐州、郑州、西安,以及宝鸡、汉中,抵达成都,又转运峨嵋。同年年末,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奉命西迁,并随故宫第二批(中路)西迁文物起运,循水路移赴汉口;继于次年初迁川,设办事处于新市,复向重庆大学借地,与中央研究院合建临时库房于沙坪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筹备处奉准迁赴昆明办公;随故宫博物院第二批文物西迁之藏品则运赴四川乐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奉令再向后方撤退,随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机关迁往四川南溪李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即准备复员;存置于李庄及乐山之文物分别启运还都,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毕事。

    抗战胜利后,故宫西迁文物依巴县、峨嵋、乐山之序,先于重庆集中,再循水路还京,全部归运工作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末结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筹备处为庆祝人文馆落成,特与故宫博物院盛大举办联合展览会。

    文物迁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解放战争形势逆转;同年11月10日,故宫常务理事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徐鸿宝、李济、杭立武等与翁文灏理事长集议,主张择精品运台;另朱家骅先生建议迁运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傅斯年先生则提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随同搬迁赴台。同年12月初,中央博物院理事会集议,通过选择最精品运台,其余藏品亦应尽交通可能,陆续迁运。当月21日,故宫第一批文物32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212箱装入海军派遣之中鼎轮,运抵基隆。同时装船迁运者,尚包括中央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图书馆、外交部之文物、图书、条约档案,共240箱。

    1949年1月6日,载运第二批文物之招商局海沪轮启动;除故宫文物168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486箱外,亦包括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北平图书馆之文物、图书、地图,计1336箱。同月30日,负责输运第三批文物箱件之海军昆仑号运输舰启航,内装故宫文物972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54箱、中央图书馆122箱。

    各机关箱件抵台后,除中央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箱件留存杨梅外,皆贮置于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台中糖厂仓库。

    1949年8月,“行政院”为应战时环境,特暂将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等单位合并为“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简称联管处),由“教育部”统摄。

    1950年4月,联管处设于台中雾峰北沟之文物库房完工,全部迁台文物入库存贮。同年5月,台湾行政部门改组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理事会”,成立共同理事会,代行两院理事会职权。

    1953年3月,联管处就北沟库房附近山地开建小规模山洞,备必要时将最精文物存入。

    1954年9月,历时四年之迁台文物点查毕事;文物虽经战时水陆辗转迁徙流离,惟损伤极少。

    台北建馆

    1956年12月,北沟陈列室落成,

    1957年3月,北沟陈列室开放参观。

    1959年,国民党高层决议在台北外双溪兴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择此乃因临近市区、可开凿防空洞储藏文物、提振国际观光与教育,以及结合政治军事计划等因素。

    1961年,王大闳提出的“国际式”建筑方案获选,但却因未获主政者的共鸣而未被采纳,反而是评委之一的黄宝瑜提出的宫殿式建筑方案,颇符合官方复兴中华文化精神的期待而获选。

    1961年,筹划于台北近郊外双溪兴建新馆。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

    1965年8月,院厦修筑完成。同年11月12日,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落成揭幕;当日展出之法书、名画、铜器、织绣、瓷器,以及玉器、珍玩、图书、文献等各类文物,共1573件,分置于六间陈列室、八处画廊。次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0000平方米,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设计者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盈顶”形制,风格清丽典雅。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黄氏将其比拟为“五室制明堂”;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馆藏文物

    截至2021年4月30日,总计698854件/册文物,其中铜器6241件,绘画6744件,陶瓷器25595件,法书3741件,玉器13478件,法帖495件,漆器773件,丝绸308件,珐琅器2520件,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其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其收藏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较精、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张宏的《华子冈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来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紫禁城、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和国子监等多处皇家旧藏之精华,还有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余件。难怪有“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这一说法。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