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析
布白
王徽之《新月帖》书写速度沉稳缓慢,以楷书、行楷为主体,一笔一画起始稳健,收笔利落,毫不苟且。譬如“摧”字,笔笔落于实处,穿插丰满,圆润饱和,茂密之处地留有空白,观之不沉闷。“念”字撇捺两笔如开张之翼,显出格局的开阔,为接下来的表现留有足够的空间。随之便中宫紧缩,使空白大量留出,写上短小的两画,而至于最下方的“心”,跌宕而起,显示出弹性和凝聚。三个点各有轻重大小,放于不同位置,皆得活泼。一字细析,有上开张中紧缩下跃动的美感。
笔力
王徽之书《新月帖》温和滋润,既不似王羲之《兰亭序》的清雅秀逸,也不像王献之《中秋帖》激情满纸。不以奇胜,安定但不够飞扬。究其原因在于书写时笔力不够健朗。健朗,能使作品充满活气、清淑气。《新月帖》在用笔细微处着力,但笔力软,委婉有余而挺秀不足。在字的一些转折处,王徽之下力动作过大,如“月”、“悬”、“力”,转折时圭角过露,与全篇温文尔雅相比相冲突。
变化
王徽之以周正的笔调书写,求实不求虚,字距、行距匀衡,以理胜趣,不以率意之笔为主导。在楷书中穿插草书字体,意欲在规规矩矩中增添趣味,实中写虚,求得变化,起到提神、点缀的效果。书法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虚实相生”、“有无互立”的技巧,能使画面机趣盎然。在《新月帖》中,像“奈何”、“复何似”、“徽之”诸个草书,加快了全篇欢快的节奏,如穿花烂蝶,又如弹丸脱手,赏心悦目,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徽之精熟草法。不过,这些草字与行楷字体相比节奏相距较大,过于安排,失却自然而然的活跃之气,难以振作全篇的灵动。
开张
王徽之《新月帖》虽属行书,而楷书意味浓厚。法帖是用硬毫所写,点画形态劲健而有力度。笔画厚阔出多用侧锋铺毫为之,仍然是筋力丰满。其笔势的起承转换,自然而谨敛,帖末“徽之等书”四字跳宕开张,仍不失遒骏壮雅之象,无丝毫散缓。寓豪迈于遒润之中,颇得王羲之书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