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尺寸:
纸本 册(折装) 28x13.2厘米
简要介绍:
译文: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充。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日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耨铚殳。相寻于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士。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既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君才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学则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题识一)此篇苏子送张琥而作。以稼喻人才。余观其所作。岂以一世之盛名自居哉。其于兄弟之相切嗟者如此。不特于朋友之间也。所以名益盛而学益进也。子昂。 (台北故宫)
詹仲和,即詹和,字僖和,号铁冠道人,四明(宁波)人,《宁波府志》作詹僖,弘治(西元一四八八-一五○五年)时为县诸生,书学王羲之、赵孟𫖯皆能逼真,兼擅墨竹和白描。此作用笔劲利,结体攲侧,风格近赵孟𫖯,册末亦有「子昂」款,然线条过于劲挺,缺乏赵书的秀润,「赵氏子昂」印亦伪。细究结字用笔,可知出自善学赵书的詹仲和之手。
原题「元赵孟𫖯书苏轼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