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南唐北苑副使董源江堤晚景大风堂临本。
十年前予客故都,曾见此董元双幅画。自南北沦陷,予闲关还蜀,数年来每与人道此咨嗟叹赏,不能自已。去秋东虏瓦解,我受降于南京。其冬予得重履故都,亟亟谋觏此图,经二阅月,始获藏予大风堂中,劳神结想,慰此遐年,谢太傅折屐良喻其怀。米元章尝论董源画天真烂漫,平澹多奇,唐无此品,在毕宏上。今世欲论南宗,荆关不可复见,遑论辋川。惟此董源惟为希世宝。予尚有澹设色《风雨出蛰图》,亦双幅绢,与此可谓延津之合,并为大风堂双璧。丙戌春日,昆明湖上临记,爰。
故宫藏赵文敏与鲜于伯几书,言于都下见董元双幅青绿山水,有云:近见双幅董元,着色,大青大绿,真神品也。若以人拟之,是一个无拘管放泼底李思训。上际山,下际幅,皆细描浪纹,中作小江舩,何可当也。即此幅是。丁亥三月又记。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急赴故都,就为搜购于战乱期间流散于民间的古代字画,其中尤其让他魂牵梦绕的就是南唐画家董源的《江堤晚景》,终于在1946年将此画购入。
大千极其钟爱这幅画,可谓其古画收藏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件,也是对大千盛年创作影响最大的一件。大千一直随身携带这件董源的《江堤晚景》,即使在他仓促间返回成都,携家小离开大陆之际,这件作品也是他行囊中的主要宝物。
大千在购得这幅董源的《江堤晚景》的同年春月,即在昆明湖上依原临摹一幅《江堤晚景》,即为本作。大千在画作中自题“南唐北苑副使董源江堤晚景大风堂临本”,并长题诉及与这幅董源的前后渊源。虽曰临本,然整幅青绿设色,鲜丽润泽,皴法、水法、树法、人物、鞍马皆从董源化出而又自出机杼,雍容壮阔,绿波粼粼,一片春风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