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李端棻
手札册

手札册

手札册 简介

十四弟如面。此次东行。我心甚喜。亟望博一出路。借资升斗用□亲年。男子生而志在四方。我岂不知。而故作皃女子态耶。特迩来心境偶有所触。顿形伤感。自亦不知其所以然。晋人常有中年多感之语。况如我之老病侵寻。衰而益甚者乎。刻拟再图一晤。又恐忍俊不禁。或作失声之笑。转抱难安之隐。起而复止者屡矣。兹偶成五律二章。望弟付之行箧。时一展阅。于应事接物之际。未必不无小补。日昨面谈。一切仍望谨记勿忽。嗟嗟。来日苦短。去日已奢。眷言孔怀。此生已矣。留此以作代面可也。去腊甫相见。今朝又别离。自伤衰已甚。重晤在何时。宾主成僚属。文明互取资。美哉基□非。须念倚闾思。前朝延谓室。强丰是儒林。交接驰卑抗。词华通古今。有才忌芒角。遇事见胸襟。持赠无多语。如砭对症针。丁未(西元一九0七年)七月十二日。兄苾园病中作一册。我视老太太精神身体先天既属富厚有余。后天亦无些微损伤。定卜期颐无疑。此次远游尽可放心前去。不必以家事为念。天若假我数年。三年之期亦非甚远。我等或可晤面。但差竣后若捐未停。改一外职。亦无不可。否则偕钦使回京后。或请其调改六部当差。能洊升五六品京堂。亦未□非策之善也。此时外官。殊不易做。十二三哥听鼓十余年。陪多少小心。受多少闷气。至今不能得一实缺。有何意味。届时外用内用其审慎之。天热路长。凡百自重。兄又及。 (台北故宫)

李端棻(一八三三〜一九○七年),字苾园,贵州贵筑人。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进士,历云南学政、刑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光绪年间,李疏请立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获光绪帝批准;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戊戌变法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此札写给十四弟,署丁未年(一九○七)病中作,时已七十八岁。

谭旦冏先生捐赠于民国八十二年。

李端棻 简介

  • 李端棻
    清代官员

    (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同治元年(186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 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晚年归故里,死后葬于永乐乡。 人物生平 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慧眼识拔考生梁启超,该生以“熔经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以为是“饱学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录取,榜上排名第八。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自是颇纳启超议,娓娓道东西邦制度”(《清史稿》)。 光绪二十二年(1896)疏请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授礼部尚书。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晚年归故里,死后葬于永乐乡。 李端棻为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北京大学首倡者、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贵阳一中和贵阳市师范学校(现贵阳学院)的创始人。官居一品,不仅是光绪皇帝的重要助手,也是大力倡导全国广办学校、推广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遗有《苾园诗存》一卷,载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版《贵阳文献汇刊》第五期,收集了李端棻百余首诗。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