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首页 艺术名人馆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简介

28.7x342.7,绢本,设色,长卷,故宫博物院。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缘由,有两种说法,《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则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总之,此图是顾闳中奉诏而画,据载,周文矩也曾作《韩熙载夜宴图》,元代时两者尚在,今仅存顾本.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在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诸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坐床上休息,韩正在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氏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伎调笑.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各个情节,每段以屏风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联结,场景显得统一完整.布局有起有伏,情节有张有弛,尤其人物神态刻画栩栩如生,如“听乐”段状元郎粲的倾身细听动姿、李家明关注其妹的亲切目光、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观舞”段王屋山娇小玲珑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尴尬状等等,传尽心曲,入木三分.最出色的还是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长髯、高帽的外形与文献记载均相吻合,举止、表情更显露出他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他在宴会上与宾客觥筹交错,不拘小节,如亲自击鼓为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怀听女乐合奏,送别时任客人与家伎厮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满怀忧郁,如擂鼓时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听清吹时漫不经心,与对面侍女闲谈,这些情绪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汙的心态.画家塑造的韩熙载,不仅形象逼肖,具肖像画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立体化,可以说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历代著录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数本,此卷据各方面考证,当属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年)摹本,其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相当高水平,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撰稿人:单国强(故宫博物院官网)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后隔水清·王铎题跋,乾隆皇帝长跋,均不录。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又有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顾闳中 简介

  • 顾闳中
    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
    人物简介
    顾闳中,江南人,南唐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传世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见于画史著录的作品还有《眀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等。
    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详介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907~970),字叔言,山东北海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
    《韩熙载夜宴图》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其中共绘制了5大场景,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起舞;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笑,以此结束夜宴。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该卷钤有自南宋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收藏印记共计四十六方,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该图卷一般学者认为是顾闳中所作,但今书画鉴定界有些人士认定为宋人摹本。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