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郭棻
行书五律诗

首页 艺术名人馆 郭棻 行书五律诗

行书五律诗

行书五律诗 简介

辛亥(康熙十年,1671)

郭棻 简介

  • 郭棻
    清代书法家,学者,官吏

    郭棻(1622—1690)清代官吏、学者、书法家。字芝仙,号快庵、快圃,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顺治九年进士。历官检讨、赞善、大理寺正、内阁学士,奏疏多直言,工书法,与沈荃有南沈北郭之称,有《学源堂集》。
    背景介绍
    郭棻自幼才思敏捷,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御试时,其词名列第一,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任河南典试官。以才德选人,深得民心。后授经筵讲官,侍值南苑。康熙命其书写唐人早朝诗,置于殿侧屏风之上,时时御览,并赞“郭棻办事老成,优于学,实为北方才子。”拜郭棻为正詹,与睢淮州汤斌同任东门讲官,且免拜赐座,赏貂裘珊瑚,捻珠等珍贵物品,荣冠一时。郭棻益竭诚向上,讲求经世之务,凡礼乐刑赏、用人理财等大政方针,无不探索原委。考几千年之变故,著十策上书,晋内阁学士,蒹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时,每当讨论民生大计,不畏权贵,据理力争。故遭权贵嫉恨,被迫辞归故里。在家乡,他留心考察当地经济资源,提出先治水,后治田的经济开发方案;他关心教育,亲自督学,捐款贴补教育费用;时郡中科举中第者多出其门下,被尊为“清苑夫子”。他工诗文、善书法,时宏篇巨著多出其手,文笔与华亭沈荃齐名,有“南沈北郭”之誉。书法妙绝,堪于赵孟頫、董其昌媲美。
    作品介绍
    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尝作王羲之乐毅论墨迹记。《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郭棻,字芝仙,号快庵,清苑人。自幼才思敏捷,工诗文,善书,下笔千言立就。顺治元年(1644),选拔贡生。九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升赞善。顺治御试词臣,其文词名列第一。他慷慨好直言,因忤权贵,被降为山西按察司佥事。于山西勉修职业,静以待时,八年后,终因政绩突出,升为大理寺寺副,奉旨修《章皇帝实录》,书成,复授编修。康熙十一年,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选拔皆英俊,士论翕然。不久充任经筵讲官,侍直南苑。康熙帝命书唐人早期诗置于便殿侧,时临观览,褒曰:“郭棻秉事老成,优于学,洵北方才子也。”擢正詹,充任东宫讲官,免拜赐坐,荣冠一时。他竭诚抒忠,讲求经世之务,凡礼乐、刑赏、用人、理财等国家大事,莫不探索原委,综核数千百年因革损益之故,因著《十策》上之。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每当讨论民生大计,不畏权贵,据理力争,士大夫皆仰其风采。后遭权贵嫉恨,被罢官,以病乞归里,闭户蛰居。各级地方官员闻之,争相拜谒,均婉言辞谢。然遇民生休戚,地方利害兴除之事,必竭诚相告。轻财物,好施舍,捐资办校,倡兴教育,雍、乾间,邑中科举得中者皆出其门,被称之为“清苑夫子”。其文词美赡,在词曹前后垂四十年,巨制宏篇,多出其手。时与沈荃齐名,称“南沈北郭”。书法妙绝,人得寸缣尺楮,如获至宝,论者谓赵孟颊、董共昌不是过也。家居时先后主修《清苑县志》、《保定府志》、《畿辅通志》,著有《甲申保定府殉难记》、《学源堂文集》,《学源堂诗集》等。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