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画馆
陶瓷馆
热搜榜
搜全站
下载App
退出登录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用户已注册
注册
注册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新用户登陆即注册账号,登录即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账号或密码错误
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陈汝言
荆溪图
点击下载高清图
首页
艺术名人馆
陈汝言
荆溪图
荆溪图
作者
陈汝言
分类
未分类
创作年代
元
荆溪图 简介
129x52.7,绢本,浅设色,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应当地望族王氏后人王允同请求而画,倪瓒、王蒙为之题.采一河两岸图式及五代董源、巨然风格传统.近景屋舍纵横错落,左下四合院大宅,或为王氏老家.图中大桥即传说中晋朝周处除三害[桥下斩蛟]之地.全幅藉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意涵结合表现.(台北故宫官网)本幅: 东坡先生尝曰。一入荆溪。便觉意思豁然。欲买田其间种橘。作小亭。名以楚颂。卒不遂其志。杜樊川作水榭。正当荆溪之上。其遗址。僧结庵。□□至今历历可考见。盖荆溪山水之胜。善权□墨铜官诸山。岗垅之起伏。云霞之吞□。□□汇于其左。苕霅引于其前。凡仙佛之所宫。□□□流之所宅。殆是(是字点去)不可以计数也。觉轩王先生。□□潜德于其间。修天爵以恒贵。去人欲以求□。□子若孙。皆其(其字点去)循循雅饬。弗违先生志也。其(其字点去)曾□□同。静而有智。简而能文。与余为姻契。□□知其义方之训。有自来矣。河之始达也。□滥觞焉。□□松柏。千尺之材。□□萌蘖之□。□其源远□本深耳。允同命余友陈君惟□。绘为荆溪图。以示不忘乡都之意。它日指图□□某树也。吾□之所封植也。某丘也。吾父之所□登也。宁无□然有感于中乎。若允同之□举足话言。而不敢忘其祖若父者。非教之□素而能然哉。吾固知其中多隐君子。既乐□于一世。又能使其将来之未艾。盖其(其字点去)亦山川之钟□粹美。而致然乎。岁己亥五月十三日。东海生□瓒漫书。; 本幅: 荆南山水昔曾游。离墨铜官岚翠浮。任昉台前好□□。张公洞口不容舟。绿萝摇月(月字点去)雨花飞急。白鸟冲烟浪未休。□□□图一惆怅。王君住处忆风流。周砥信笔。; 本幅: 荆溪溪上首重回。岂意人间化劫灰。只有斩蛟桥下水。可曾写入画图来。遂昌郑元祐。; 本幅: 好山都在太湖西。满路风烟棘刺迷。华屋燕飞今在否。市桥官柳不胜题。成都虞堪。; 本幅: 太湖西岸树离离。故国西山入梦思。辽鹤未归尘世换。岁时谁□斩蛟祠。王蒙。; 本幅: 邵家楼子百花明。袁令□堂一水平。俯仰径□春梦破。披图能□重关情。张经。(印记:德常); 本幅: 环庆移家三百年。书林喜得子孙传。惟余图画仍依旧。一壑风烟思惘然。彝斋。(印记:王光大印); 本幅: 荆南山水照清晖。客里时时梦见之。风尘澒洞归未得。每展新图慰我思。陈植。; 本幅: 人家绿树遶孤城。溪上风波落日明。三害庙存人已去。只今豺虎却纵横。张田。; 本幅: 杀虎山前云尚黑。斩蛟桥下水犹腥。十年湖海为羁旅。夜夜相思入枕屏。荆南桥人。; 本幅: 王家宅子荆溪上。回首风埃一惘然。怕说当年行乐事。卧游图里见山川。陆大本。(印记:德中)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重华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收传印记:□□画□,□□□印,(一半印不可辨)。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599;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74; 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页7-9。
陈汝言 简介
陈汝言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是年诗文;《应制赏花钓鱼》、《和黄总太博上知郡杜少卿》诗,《论西京事宜札子》、《指陈时政奏》、《景佑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帝王好尚论》、《选贤任能论》、《推委臣下论》、《近名论》、《同年魏介之会上作》、《饶州谢上表》(八月)、《答梅圣俞灵乌赋》、《依韵酬黄灏秀才》、《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芝山寺》、《题留小隐山书室》、《郡斋即事》、《昇上人碧云轩》、《寄题孙氏碧鲜亭》、《赠钟道士》、《和僧长吉湖居五题》、《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依韵和介之未开菊》、《秋香亭赋》、《灵乌赋并序》、《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宋故乾州刺使张公(纶)神道碑铭》。
景佑四年(1037),49岁
仍在饶州任上。妻李夫人病卒。知建德县事(今安徽至德县)事梅尧臣往吊且有唁诗。十二月,河东路并、代、忻州地震,叶清臣(1000—1049)上琉亟论朝政阙失,言路阻塞,诏移仲淹知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小人遽诬以危事,上怒,乃命置之岭南,参知政事程琳(988—1056)竭力救援,仁宗意乃解。
是年三月,置天章阁侍讲。四月,吕夷简、王曾、宋绶、蔡齐皆罢,以王随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陈尧佐(963—1004)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盛度知枢密院事,韩亿、程琳、石中立参知政事。
是年诗文:《庐山瀑布》、《游庐山作》、《送饶州董博士(渊黠)》、《依韵酬池州钱绮翁(仙游)》、《送徐允升归九华》、《南康军江中落星寺》、《都官员外郎元公墓志铭》。
宝元元年(1038),50岁
正月,赴如润州所。道经江西彭泽,谒狄仁杰祠,重撰狄梁公碑。至丹阳郡境,游茅山。凭吊京口甘露寺李德裕奠堂,游北固楼,有世事沧桑之感。欢宴相访的滕宗谅、魏兼两位同年挚友。在润州筹建郡学,修清风桥。清风桥后人名之曰“范公桥”。十一月,知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途中访友人邵餗,在杭州拜访仕故人胡则。
是年三月,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皆罢,以张士逊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章得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元昊称帝判宋,建国号大夏。十二月,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夏竦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范雍兼郦延、环庆路安抚使,正式揭开宋夏战争序幕。司马光及第。
是年诗文:《润州谢上表》、《唐狄梁公碑》、《赠广宣大师》、《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赠茅山张道士》、《京口即事》、《怀庆朔堂》、《送识上人游金山寺》、《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北固楼》、《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述梦诗序》、《与李泰伯书》、《送蔡挺代父之蜀》(蔡挺,1014—1079)、《与胡安定屯田书》(之二)、《秀才贴》、《与朱氏书》(之三)。
宝元二年(1039),51岁
正月,在越州与前任郎筒(968—1056)交政。在越州以德化治,治理井泉,名之曰清白泉,建清白堂,有记。邀李觏(1009—1059)来越执教。孙沔回越扫墓,请范仲淹为其曾祖父孙鹗撰墓志。
十一月,宋庠(996—1066)为参知政事。
是年诗文:《过余杭白塔寺》、《西湖宴上赠胡侍郎》、《送向综国博通判桂州》、《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二月)、《留题云门山雍熙院》、《题溪口广慈院》、《无题》、《诸稽道中作》、《题翠峰院》、《越上闻子规》、《刻唐祖先生墓志于贺监祠堂序》、《孤儿扶丧》、《清白堂记》、《与李泰伯书》(之二)、《与文鉴大师书》(之二)、《田公(锡)墓志铭》、《孙公(鹗)墓表》、《祭胡侍郎文》(六月)、《祭蔡侍郎文》(六月)。
康定元年(1040),52岁
正月,仍在越州任上。元昊破金明寨,围延州(治今延安);歼宋援兵刘平、石元孙军于三川口(今延安市西约20公里处),刘、石被俘,朝野震惊。三月,应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1008—1075)举荐,范仲淹复官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四月,改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陕西都转运使,七月,又迁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夏竦为安抚使。赴任途中,相继举胡瑗为陕西丹州(治今陕西宜川县)军事推官,举欧阳修、张方平(1007—1091)为掌书记,皆未果。八月,迁户部郎中,代张存(984—1071)兼知延州。在延州整军备战,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九月,遣任福(981—1041)破白豹城(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北约25公里处)。迫使入侵保安(治今陕西志丹)、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之西夏军撤兵。又遣狄青(1008—1057)等攻取西界芦子平。仲淹授狄青以《春秋左传》,遂成就一代名将。遣种世衡(985—1045)兴筑青涧城(在延州北约200华里处),营田实边。十月,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十二月,朝廷用韩琦、尹洙策,诏明年正月上旬泾原、鄜延两路同时出兵,大举伐夏,但杜衍(978—1057)、范仲淹、欧阳修等皆以为条件不成熟,主张积极防御,寻觅战机,小规模出击。张载(1020—1078)赴陕谒仲淹,有投笔从戎之志,仲淹勉以治《中庸》,载励志苦学,遂成宋代名儒。
是年五月,张士逊致仕,吕夷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九月,晏殊为枢密使,王贻永、杜衍、郑戬(988—1049)并为枢密副使。
是年诗文:《野色》诗,《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举张方乎平充经略掌书记状》、《论西事札子》、《延州谢上表》、《牒陕府拘管逃移税户》(正月)、《牒环庆路出军马入贼界攻讨》(正月)、《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则)墓志铭》(二月)、《胡公夫人陈氏墓志铭》(二月)、《宁海军节度掌书记沈君(严)墓志》(二月,沈严,983—1032,同年进士)、《牒青涧城种世衡永平寨郭延珍等》(三月)《再牒种世衡郭延珍等》(四月)、《送石曼卿》、《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军须杂物》、《论西事札子》、《举彭乘自代状渺(彭乘985一1049)、《举何白权知解州勾当盐池事奏》(六月勾督责管今年)、《乞别选人知延州奏》(八月)、《任福等破白豹城奏》(九月)、《乞勾还韩周张宗用亮加恩泽奏(九月)、《牒鄜同华州河中府》(十一月)、《秦乞督责管军臣僚举智勇之人》(九月)、《答诏陈不宜出兵掩袭塞门寨奏》、《乞兴修废寨奏》、《陕西奏荐官员乞催发赴任奏》(十月)《乞举充县令人限期移陕西路奏》(十月)、《乞赏赐熟户蕃部首领奏》(十二月)、《乞建鄜州鄜城县为军奏》(十二月)、《上吕相公书》(之一、二)、《上枢密尚书(殊)书》、《谢夏太尉(竦)启》、《举张问孙明复状》(张问,1013—1087)、《乞修京城》二札子。
庆历元年(1041),53岁
正月,朝廷用兵西夏,仲淹上奏请鄜延暂不出战,以留和议之路。元昊遣使与仲淹通款,仲淹答书晓之以理,劝其休战议和。二月,尹洙赴延州,劝说仲淹出兵,范不为所动,尹逗留二旬,无功而返。田况亦上奏认为守策最备,不可轻举妄动。元昊倾国入侵,巡视镇戎军的韩琦令大将任福率军与西夏主力决战,败于好水川,任福等一大批将领阵亡,仅朱观等率少数人突围。四月,范因私与元昊通书并私焚元昊来书,被降官户部员外郎,贬知耀州;韩琦也因好水川兵败被降官右司谏,贬知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五月,起用范仲淹知庆州、兼管勾环庆路都部署司事。在庆州招抚诸羌,与之立约,始为朱用。在庆州城凿井百余,解除饮水之难。六月,五尧臣(1003—1058)受命安抚陕西,为韩、范鸣不平。七月,元昊军攻麟州,八月,元昊攻府州,皆不能破,转而破丰州。九月,复仲淹户部郎中。西夏再围攻麟、府二州,被宋将张岊击败。十月,罢陕西统帅夏竦、陈执中(990—l059);始分陕西为四路,以管勾秦凤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韩琦、管勾泾原路部署司事兼知渭州王沿、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范仲淹、管勾鄜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庞籍,兼本路马步都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十一月,张亢、张岊大败西夏军。梁适(1001—1069)安抚陕西归朝,仲淹附奏上攻守二议。十二月,仲淹奏请令四路部署司保举沿边寨主、兵马监押,诏从之。
是年诗文:《答赵元昊书》(正月)、《论夏贼未宜进讨》(正月)、《谏深入讨伐西夏奏》(正月)、《请修复城寨奏》(正月)、《乞先修城寨未宜进讨奏》(正月)、《乞於沿边诸寨置榷场奏》(二月)、《焚元昊复书奏》(三月)、《论不可乘盛怒进兵奏》(三月)、《与诸羌约》(五月)、《乞小郡表》、《谢降官知耀州表》、《耀州谢上表》、《举彭乘自代状》(彭乘,985—1049)、《论牵制夏兵奏》(十月)、《渔家傲·秋思》、《论入界牵缀夏兵奏》(十一月)、《举种世衡知环州奏》(十一月)、《答安抚王内翰》、《上吕相公书》、《与安抚内翰书》、《机密文字乞止下经略招讨司奏》(十一月)、《上攻守二策状》(十一月)、《请令经略部署司保举沿边寨主等奏》(十二月)、《乞宽贷高延德与近边任使奏》、《答窃议》、《兵部尚书蔡公(齐)墓志铭》、《太常少卿贾公(昌龄)墓志铭》。
庆历二年(1042),54岁
正月,巡边至环州(治今甘肃环县),过马岭镇。复上疏再议攻守策。二月,庞籍上琉支持用仲淹之策,韩琦则反对范仲淹营水洛城之议。三月,兴筑大顺城成,张载有《记》颂其功。是月,在庆阳北城门上建镇朔楼。杜衍宣抚河东。四月,大将周美屡败西夏军,范仲淹、庞籍交荐之,除鄜延都监,迁贺州刺史。是月,知制诰富弼出使契丹。诏命除四路帅为观察使,仲淹连上三表坚辞。范仲淹、庞籍二人未任。七月,吕夷简兼判枢密院事,章得象兼枢密使,晏殊加平章事。九月,吕夷简改兼枢密使。闰九月,元吴军攻镇戎军,败宋军千定川砦(今宁夏固原中和乡),大将葛怀敏败亡。十月,王信、狄青、景泰因军功迁官,王、狄各兼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乃仲淹疏荐之结果。定川之败,仲淹出兵驰援,稳定局势,仁宗命加职进宫,与韩琦并除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十一月,诏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沿边招讨使,以韩、范、庞籍三帅分领之,同任陕西四路统帅,其余都部署、副部署所带经略使、招讨使皆罢,诸路招讨使并罢。韩、范开府于泾州,韩兼秦凤,范兼环庆。又据范仲淹建议,徒文彦博(1006—1097)帅秦州,滕宗谅帅庆州,构成宋陕西四路攻防体系。十二月,密诏庞籍招纳元昊,宋夏和议仍以延州为通道,仲淹首创之功不可没。幼女生,后适韩城人张琬(昪子,终官知楚州)。
是年诗文:《书环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正月)、《差弓箭手边防利害奏》(二月)《论枢密院指挥诸砦出击未可施行奏》(二月)、《乞照管刘平奏》(二月)、《城大顺回道中作》(三月)、《论熟户不可倚为正兵奏》(三月)、《宁州草场失火乞释免有关官吏奏》(五月)、《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让观察使表》(凡三表)、《谢许让观察使守旧官表》、《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上吕相公书净》(之三)、《与翰长学士书》(之一、二)、《与韩琦书》(之十、十一)、《举滕宗谅状》、《再议攻守疏》、《乞修京城札子》(之一)、《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奏举雷简夫充边上通判》《奏举姚嗣宗充学官》、《奏马怀德乞转閤门袛侯青涧城都监》、《奏乞酬奖张信》、《奏葛宗古》、《牒宁州通判张去惑》(闰九月)、《论明珠灭臧二族不可攻奏》(十月)、《乞令陕西主帅并带押蕃部使奏》、《使用负犯人奏》、《答诏谕以文彦博泾原对徙奏》、《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许渤,978—1047)。《牒知原州景泰等》(十二月)、《再牒原州景泰等》(十二月)。
庆历三年(1043),55岁
正月,泾原安抚使王尧臣奏论边事,乞凡军期申覆不及者由范、韩、庞三帅相机便宜从事;又请建谓州笼竿城为德顺军;复请诸路皆罢经略使、副,只充缘边安抚使、副,以重三帅之威,皆从之。二月,范、韩同上奏疏,论不可许和及防元昊之策。赐韩琦、范仲淹、庞籍钱各百万。三月,吕夷简罢相,章得象为昭文馆大学士,晏殊为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夏竦为枢密使,贾昌朝(998—1065)为参知政事。四月,遣保安军判官邵良佐使西夏,许封册为夏国主。范、韩同日擢除枢密副使,五辞不允,始拜命。以杜衍为枢密使。吕夷简罢议军国大事。郑戬代为四路帅臣,仍驻泾州。石介(1005—1045)作《庆历圣德颂》。五月,沂州(治今山东临沂)王伦率士兵起义。七月,王举正罢参知政事。范奏请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田;诏命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均未行。八月,范就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韩琦代范仲淹宣抚陕西。九月,仁宗开天章阁,诏命条对时政,范上十事疏。吕夷简以太尉致仕。十月,上从范、富之荐,用张昷之为河北都转运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使.孙邈为京东都转运使。时,宋面临内忧外患,沂州王伦兵变,转战东、淮南:张海。郭邈山相继起义于西、陕西,波及十余州,旋被宋廷镇压。范仲淹为滕宗琼、张亢公使钱案辩。吴遵路、朱寀韩渎卒。
是年诗文:《论转运得人许自择知州奏》(二月)、《论元昊请和不可许者三大可防者三》(二月)、《述窦谏议阴德录》、奏乞救济陕西饥民》(七月)、《祭石学士文》(九月)、《祭吴龙图文》(九月)、《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五状)、《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寊状》、《奏乞出内帑物帛收赎陷蕃汉户札子》、《奏为陕西四路人中粮草及支移二税》、《奏论陕西马利害》、《奏乞差人部送吴遵路家属》。《奏举张去惑许元》、《奏乞将所举许元张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再奏乞召试前所举馆职王益柔章岷苏舜钦等》、《奏杜杞等充馆职》(杜杞,1005—1050)《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奏殿直王贵等》、《奏杜曾张沔》、《奏赎法等三事》、《奏乞差官陕西祈雨》、《奏为灾异后合行疏决刑狱等六事》、《奏乞互换巡边》、《奏乞免参知政事锡赉》、《再奏乞免锡赉》、《赛避蔡禀嫌》、《奏乞差新转京官人竞沿边知县事》、《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却乞于次边入中斛斗》、《奏乞许陕西四路经略司回易钱帛》、《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奏乞下审官院等处应官员陈诉定夺进呈》、《奏重定臣僚奏荐子弟亲戚恩泽事》、《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奏重定职田顷亩》、《奏乞于陕西河东沿边行赎法》《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奏乞重定战功赏格》《议驰茶盐之禁疏》、《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续奏乞于职官令录中举充京官知县》、《奏雪滕宗谅张亢》、《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再奏雪张亢》、《妻乞定夺在京百司差遣等第》、《奏乞差官看详投进利见文字》、《奏乞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用》、《奏乞召募兵士捉杀张海等贼人事》、《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奏乞发兵往荆南捉贼》、《与朱校理书》、《与中禽书》(之一)。
庆历四年(1044年),56岁
正月,朝廷应韩琦奏请,罢修水洛城,刘沪、董士廉依郑戬命继修完工。渭州知州尹洙怒欲斩之,狄青械二人送德顺军狱。二月,范仲淹上言为刘、董二将辩解。是月,上从范仲淹之言,诏州县皆立学。四月,仁宗与执政论朋党事。四月,宋夏议和达成协议,元昊削帝号,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五月,范仲淹与韩琦对于崇政殿,上“和、守、战、备”四策。六月,辅臣列奏,答手诏问五条。与韩琦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陕西八事、河北五事。八月,仲淹启程宣抚河东,先后历经:绛、晋、汾、并忻代、宪州,岢岚、保德、火山军及府州、麟州等地于庆历四年底。仲淹奏请以两府兼判政事,诏以贾昌朝领农田,仲淹领刑法,未果。九月,吕夷简卒,晏殊罢,杜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脞大学士,贾昌朝为枢密使,陈执中为参知政事。范仲淹檄正患病的种世衡与原州知州蒋偕合兵抢修细腰城,断明珠、灭臧交通西夏之路。十一月,王撰辰(1012—085)等兴“奏邸之狱”,范仲淹等所荐新进名士皆贬逐殆尽,苏舜钦(1008—1049)、刘巽被除名为民,王益柔、王|洙、章岷、刁约、江休复、宋敏求等十人被贬谪外放。范请罢参知政事,乞知邠州。是年,吕夷简、陈尧佐、王沿卒。毕升(?—1051)发明活字板印刷术。
是年诗文:《再进前所陈十事》(正月)、《送刘牧推官之兖州》(刘牧,1011—10640)、《上都行送张伯玉》、《举张怕玉应制科状》、《举丘良孙应制科状》、《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奏议尹洙转官》《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五月)、《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状》(六月)《奏乞选差河北州县官员》、《答手诏五事》、《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奏元昊求和所争疆界乞更不问》、《奏为契丹请绝元是进贡利害》《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昊和约》、《乞修京城札子》(之二)、《乞赐白云寺额札子》《奏为赦后乞除放祖宗朝欠负》、《奏乞令两府详议百官起请条贯如何经久印令施行等事》、《奏议许怀德等差遗》、《沿边兵士人员乞赐特支奏》(八月)、《荐张挺补三班差使奏》(八月)、《城郭等第簿不宜五年始造奏》(八月)《绛州园池》、《尧庙》、《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奏乞两府兼判》、《冉奏乞两府兼判》、《乞差宦抚副使》、《奏辩陈留移桥》、《奏为刘沪董士廉修水洛城乞委鱼周询等勘鞫》(十月)、《晋祠泉》、《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张焘,1013一l082)、《留题麟州城》、《乞招纳嘉舒等七族奏》、《乞十麟府修起城寨招蕃汉人户安居奏》(十月)、《乞宦谕大臣定河东捍御策状》、《奏乞编录缘边部署司条贯宣敕事》、《奏议葬荆王》、《奏灾异后合行四事》、《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奏乞罢参知政事知边郡》、《与朱氏书》(之十三)、《和杨畋孤琴吟》(杨畋,1007—1062)、《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上吕相公书》(六月、八月、十一月)、《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妻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奏乞于散直等处拣有武勇心力人》、《榜喻诸州军令逃移人户归业》(九月)、《祭陈相公(尧佐)文》(十一月)、《陈乞邠州状》(十二月)、《祭吕相公文》(十二月)、《榜示陕西州军禁新刺保捷兵典卖本家赡军田土及己分物业》、《乞差替万胜指挥招到杂色人奏》十二月)、《言北界事宜奏》(十二月)、《陈边上设备奏》(十二月)、《举赵拯等充陕西河东大郡通判奏》(十二月)、《送何涉秀才》(十一月)、《与仲义待制书》。
庆历五年(1045),57岁
正月,罢仲淹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按抚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罢富弼枢密副使,以京东西路按抚使知郓州,杜衍罢相,出知兖州。以贾昌朝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王贻永为枢密使,庞籍为副使。二月,韩琦上书仁宗,为富弼辨解营救,被罢机密副使,出知扬州。四月章得象罢。八月,欧阳修为范富、杜、韩四人辨解,被贬知滁州(争安徽滁州市)。十一月,解仲淹四路帅任,以给事中知邓州。富弼也被解除京东、西路安抚使。
是年诗文:《谢授邠州表》(正月)、《邠州谢上表》(正月)、《祭韩少傅文》(正月)、《户郊友人王君(镐)墓表》、《谢在中书日行遗公事不当放罪表》《论复并县札子》(二月)、《乞以所授功臣勋阶回赠继父官奏》(四月)《沿边逐寨坚守无益奏》《兵士买盐人众吃用不可尽法奏》、《论新附蕃部.移不宜遣往海州安泊奏》、《乞笃疾废疾弓手兵士不问年甲拣停归奏》(四月)《军头失去文帖免勒充长行奏》(六月)、《论陕西守备奏》(八月)、《禁秦州易奏》(八月)、《乞宽宥石元孙奏》(九月)、《乞于麟州创置榷场奏》(九月)《祭环州种染院文》(闰五月)《田公(绍方)墓志铭》《眉寿堂记》、《眉寿堂诗》、《王公(质)墓志铭》、《祭陕府王待制(质)文》(八月)《陈乞邓州状》(十一月)《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十一月)、《乞复孙用张忠官资奏》(十一月)《访陕郊魏疎处士《过长安酬别资政郑侍郎(戬)》、《与韩琦书》(之四、五、六七、十五)、《牒泾原路安抚司将靖边隆德寨壕外弓箭干逐家老小搬人壕里居住》(十二月)、《牒邠州令支还王昭玮等屋岔价钱》、《为新兵盖屋舍喜牒诸州》。
庆历六年(1046),58岁
正月,至邓州任所。范雍病逝洛阳,范仲淹撰墓志。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山身八百五十三人,,邓人贾黯(1022—l065)第一。贾回邓拜访范忡淹,仲淹勉以“不欺”。七月,继室曹氏(另据考证为张氏)生四子纯粹(1046—lll7)。是年,范公在邓粘修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创建书院。九月十五日应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冬,张焘使邓,与范仲淹贺雪赏梅。
是年诗文:《邓州谢上表》、《祭谢舍人(绛)文》(二月)。《依韵和安陆孙司谏(甫)见寄》(孙甫,998—1057)《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依韵酬李光化见寄》、《酬李光化见寄二首》、《依韵酬李光化叙怀》、《和李光化秋咏四首》、《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忆杭州西湖》、《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送黄灏员外》、《钓鱼台》、《中元夜百花洲作》、《览秀亭诗》、《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寄安素高处士》、《送郧乡尉黄通》、《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依韵酬益利铃辖马端左藏》、《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依韵和襄阳王源叔(洙)龙图见寄》、《寄题岘山羊公裥堂》、《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依韵答贾黯监艰贺雪》、《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送河东提州张太博(焘)》、《和提刑赵学士(概)探梅三绝》(赵概,996—O83)、《依的和提刑张太博寄梅》《又和赏梅》《岳阳楼记》(九月)、《邠州建学记》、《种异(世衡)墓志铭》《范公(雍))墓志铭》、《朱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碑》、《与田元均(况)书》、《与中舍书》(之十匕)、《与朱校理书》、《与韩琦书》(之八、十七)、《与尹帅鲁(洙)书》(之一、二)。
庆历七年(1047),59岁
仍知邓州。四月,尹洙卒于邓州,仲淹营护其丧事。
二月,贾昌朝罢,以陈执中为昭文馆大学士.夏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文彦博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年,杨日严、滕子京、李迪卒。
是年诗文《祭龙图杨给事(日严)文》(三月)《祭同年滕待制(宗谅)文》(二月)、《祭尹师鲁舍人文》(四月)、《纪送太傅相公归阙》,《太子宾客谢公梦读史诗序》、《尹师鲁河南集序》、《乞订还王洙及就迁职任事札子》、《祭故相公太傅李侍中(迪)文》(十一月)、《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涛)神道碑铭》、《与韩琦书》(之一、二、十九)、《与朱氏书》(之十五)。
庆历八年(1048),60岁
正月,诏移知荆南府,邓民请留,范仲淹亦上表自请愿留;二月,复知邓州。张士逊致仕,封邓国公,返乡(湖北光化)过邓,范仲淹置酒高会。
是岁,元昊死,子谅祚继位。文彦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夏竦罢,宋庠(996—1066)为枢密使,庞籍为参知政事。
是年诗文:《谢依所乞依旧知邓州表》、《即席呈太傅相公》、《和太傅邓公归游武当见寄》、《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依韵答并州郑大资见寄》、《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举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题苏才翁(舜元)所藏图书序》、《题褚摹兰亭序》、《与省主叶内翰书》(之一、二)、《与韩琦书》(之十、二十、二十一、三十、三十一)。
皇佑元年(1049),61岁
正月,移知杭州,过陈州,拜会晏殊;三月,次子纯仁进士及第。赴杭过苏时,与兄仲温议定在苏州创办义庄。七月,擢礼部侍郎,赐凤茶,有谢表。十月,义庄成。有“义田活族”、“不买裴堂”典故。在杭,与漕使孙甫观潮、赏雪,互有唱酬,时相过从。王安石(1021—1086)来访。
是年,张士逊卒,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宋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庞籍为枢密使,高若纳为参知政事。
是年诗文:《过陈州上晏相公》、《杭州谢上表》《赠叶少卿》、《依韵和苏州蒋密学(堂)》(蒋堂980—1054)、《依韵答蒋密学见寄》、《依韵和同年朱兵部王宾客交赠之什》、《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依韵和孙之翰对雪》、《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知杭州谢两地启》、《谢转礼部侍郎表》、《谢赐凤茶表》、《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举张昪自代状》(七月。张昪,992—1077)、《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祭叶翰林(清臣)文》(十月)、《与蔡钦圣殿丞书》(之二)、《与韩琦书》(之十六、二十二、二十四)、《与张文定书》《与中舍书》。
皇祐二年(1050),62岁
仍知杭州任上。是岁,吴中大饥,朝廷诏两浙流民人收养。范仲淹发司农存粟救荒,又“宴游兴造”,独创以工代赈救灾方式。三月,李觏来杭谒范。八月,上《进李觏明堂图序表》,因范奏荐,旨授李觏将仕郎、太学助教。九月,兄仲温卒,有墓志。十月,为苏州义庄订立规约。迁户部侍郎。十一月,移知青州。
是年诗文:《阅古堂诗》,《春日游湖》、《段君(少连)墓表》、《王君(丝)墓表》(王丝,989—1049)、《进李觏明堂图序表》(八月)、《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义庄规矩》(十月)、《范府君(仲温)墓志铭》(十一月)、《告子弟书》、《与李泰伯书》(之三)、《与韩琦书》(之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状》、《又与中舍书》。
皇佑三年(1051),63岁
春,赴任青州,过长山,礼参故乡父老。三月,至青州任所,与前任富弼交政。时青州大饥,到任即赈济救灾。允百姓以钱代皇粮,除长途运输之苦。因病重难支,乞颍、亳间一郡就养。十一月,以黄素小楷书韩愈《伯夷颂》寄苏舜元(1006-—1054),苏分寄元老重臣题跋,为后世留下书法精品。
是年十月,文彦博罢相,庞籍拜相,高若纳为枢密使。
是年诗文:《青州谢上表》、《寄乡人》、《续家谱序》(正月八日)、《陈乞颍亳一郡状》、《举张讽李厚充青州职官状》(张讽,1015—1076)、《祭杜待制(杞)文》(正月)、《太子中舍致仕上官君(融)墓志铭》(三月)、《与苏才翁(舜元)转运书》(十一月)、《与韩琦书》(之二十六、二十八)、《祭英烈王文》、《登表海楼》、《石子涧二首》、《南楼》。
皇祐四年(1052),64岁
正月,扶病就道,移知颍州。行至徐州,己沉疴不起,仁宗遣使赐药存问,于五月二十日卒于徐州。时知徐州的友人孙沔(983—1060)悉力营护丧事。死前上《遗表》,一言未及家事。卒,赠吏部尚书,谥文正。十二月壬申,葬于西京洛阳伊川万安山下,仁宗亲篆其碑额“褒贤之碑”。富弼撰墓志,欧阳修撰神道碑,名公显宦以祭文等方式表示对范仲淹的哀悼和崇敬之情。宣和五年(1123),应宇文虚中之请,赐庆州文正祠庙额为“忠烈”,过化之邦立祠庙祭祀者凡十八处。靖康元年(1126)二月,追封为魏国公。
是年诗文:《遗表》、《与韩琦书》(之二十九)。
史料记载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墓葬
主词条:
范仲淹墓
万安山范仲淹陵园
范仲淹墓,位于洛阳城东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分前后两域。前域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碑文由欧阳修撰,王洙书,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
2006年,,范仲淹墓作为宋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祀诸庙
由于范仲淹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盛名掩盖了他的儒学贡献,所以直至身后六百余年才得以正式入祀孔庙,并且他的从祀非一次成功,而是先后在明清两代有过五次提议,最后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帝同意江南提督学政余正健之请,以宋儒范仲淹从祀孔庙,位列东庑唐儒韩愈之后。
在议决之后,清廷将“范仲淹木主入文庙吉日交与钦天监选择,得康熙五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卯时吉。查宋先贤朱子升配大成殿十哲之次,祭告贡献,遣官行礼,交与太常寺办理,祝文系翰林院撰拟,木主字样内阁撰写,木主陈设等项工部备办在案。又查《会典》内先贤先儒位次,俱照时代位次相应,将范仲淹从祀圣庙木主设于宋儒司马光之上,以下挨次移换。凡应备办等项,俱照例交与各该处备办,俟命下之日,通行直隶各省一体遵行”。如此总总,盛况空前,可谓中央部门之总动员。
康熙帝颁诏天下:“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先儒范子”,并遣翰林院编修俞兆晟致祭曰:“维尔范仲淹,精研义易,阐河洛之微言;缵述麟经,识尼山之大旨。既有功于正学,宜从祀于頖宫。兹择吉于正月二十四日,进木主于圣庙之西庑。纶綍宏宣,馨香用荐。永垂禋祀,尚克歆承。”
但在地方上,也有早于1715年正式诏令范仲淹为先贤,进孔庙从祀孔子的情况,1611年,郑三俊引经据典撰写了《范文正公从祀议》,全面评价了范仲淹治学、理政、为官、做人的丰功伟绩,堪称典范。并首开先河下令归德孔庙从祀范仲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纪念馆
主词条:
范仲淹纪念馆
各地范仲淹纪念馆
苏州范仲淹纪念馆,位于苏州天平山风景区,内塑范文正公坐像、铜像,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石牌楼。2006年,在原祠堂西侧,又建有范仲淹纪念馆新馆,采用庭院式厅堂布局,分三厅一廊一房,其中北厅为序馆,主要是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氏家谱等内容,中厅重点介绍范仲淹一生的功绩,南厅则展示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附房展示有漆雕“万笏朝天图”和“高义园世宝”。
泰州范仲淹纪念馆,位于江苏泰州兴化市宋县署两庑,始建于2000年,馆区分为文正流风、重教兴城、廉政为民、景范遗风四个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桐庐范仲淹纪念馆,位于杭州市桐庐县中杭路与白云源路交叉口东南150米处。纪念馆从个人事迹、与桐庐的渊源两个视角全面展示范仲淹的传奇一生。展陈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分为序厅、一代名臣范仲淹、范仲淹与桐庐、“潇洒桐庐”四个区块。
另外,在山东滨州、河南商丘等地也有范仲淹纪念馆。
花洲书院
主词条:
花洲书院
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始建书院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营造百花洲,花洲书院因此得名。自南宋至清,历任知州均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2至2005年,邓州市政府对花洲书院进行了全面修复,重修后的花洲书院,占地126亩,分五进四院,主要建筑有春风堂(传为《岳阳楼记》诞生处)、春风阁、先圣殿、万卷阁、览秀亭、景范亭、思范亭、百花洲、范文正公祠、范仲淹纪念馆、范仲淹诗文碑廊等。
2006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一回(金圣叹本为“楔子”部分)中,讲述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师出现瘟疫,范仲淹提议派人去龙虎山请张天师禳除瘟疫。于是太尉洪信被派去龙虎山。后来洪信在龙虎山打开了伏魔之殿的封印,放出了天罡地煞,引出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故事。
根据史料,范仲淹并未活到嘉佑三年。《水浒传》中涉及历史人物却又与历史稍有偏差处不少,这是典型的一例。
影视形象
碧水青峰图(珂罗版)
明乔木山庄图
明陈汝言百丈泉轴
罗浮山樵图绢
相关作品推荐
秋渚文禽图
高清
惠崇
江户时代杂画册
高清
佚名
绛帖十二卷(卷六)
高清
潘师旦
葡萄草虫图页
高清
林椿
佛说无量寿经手稿
高清
写经
天下名山图
高清
佚名(清)
鹰鹘图页
高清
李猷
花篮图
高清
钱选
艺术名人馆
时代:
当代
近现代
清
明
元
宋
辽、金
隋唐五代
南北朝
魏晋
汉
秦
排序:
热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苏轼
马远
赵佶
范宽
李公麟
黄庭坚
米芾
张择端
李唐
郭熙
夏圭
梁楷
刘松年
李嵩
马麟
佚名(宋)
李成
赵伯驹
林椿
李迪
法常(牧溪)
崔白
赵伯骕
赵构
陈居中
欧阳修
赵孟坚
苏汉臣
马和之
陈容
全部>>
书法
油画
国画
三希堂法帖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
兰亭序
仲尼梦奠帖
祭侄文稿
自叙帖
黄州寒食帖
蜀素帖
草书千字文
前后赤壁赋
草书诗帖
张迁碑
曹全碑
石门颂
冠军帖
荐季直表
急就章
出师颂
平复帖
兰亭序
黄庭经
姨母帖
鸭头丸帖
新月帖
爨龙颜碑
真草千字文
九成宫醴泉铭
孔子庙堂碑
桌球
蒙娜丽莎
拿破仑穿过阿尔卑斯山
不相称的婚姻
大宫女
盲女
雅典学院
珍珠女郎
肯特海难
希什金肖像
后宫露台
画家与女儿像
穿蓝装的小孩
自由引导人民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吹肥皂泡的少年
戴安娜的休息
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土耳其浴室
马拉之死
拾穗者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红磨坊的舞会
拍卖奴隶
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日出·印象
三王来拜
垛草
包厢
晚钟
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
千里江山图
韩熙载夜宴图
洛神赋图
五牛图
捣练图
簪花仕女图
步辇图
唐人宫乐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挥扇仕女图
汉宫春晓图
山雨欲来图
溪山行旅图
桃花源图
潇湘图
富春山图
雪景寒林图
溪山清远图
山水清音图
蓬莱仙境图
窠石平远图
游春图
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
雪景山水图
关山行旅图
山溪待渡图
秋山晚翠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激活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激活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
了解同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