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顾安
竹石图

竹石图

竹石图 简介

170.7x99.7,绢本,水墨,轴,台北故宫博物院。顾定之竹,多风梢云干,取势生动.此幅独写晴梢,吐笔如锋,劲利而凝重.所作小笋,用笔婉转尽态,可谓得其神似矣.本幅成于至正十九年(一三六O). 顾安,生卒年不详.作品见于元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至明洪武癸丑(公元一三七三)年间.江苏人,字定之.元顺帝元统年间(一三三三—一三三四)为泉州路判官.善长墨竹,师法赵孟頫与宋代画竹名家文同.(台北故宫官网) - 夏纯景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二日顾定之写顾安、顾定之印、山月吟窗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御书房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收传印记:蕉林,观其大略,家(半印),(一半印不可识);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上册,页1108;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89;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221-222

顾安 简介

  • 顾安
    元代画家

    顾安(1289-1365后)元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淮东人,家昆山(今属江苏)。官泉州路行枢密院判官。擅画墨竹,喜作风竹新篁,运笔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于李衎、柯九思外,自成一家。亦工行、楷书。存世作品有《拳石新篁》、《平安磐石》、《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
    画风
    擅画墨竹,继承文同的传统,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作品内容多描写风竹的新篁。运笔遒劲,法度严谨,墨色浓润而匀净,无论表现风竹的偃仰扶疏、或是新篁的挺健嫩秀,结构取势都恰到好处,具有生动之致。
    他的墨竹为明代王绂等人所师法。古代画墨竹的画家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宋代的文同。自南宋以后,画墨竹的画家日渐增多,如王庭筠、吴镇、柯九思、顾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代表画作
    幽篁秀石图
    绢本,墨笔,纵184cm,横102cm。故宫博物院藏。署款“东淮安定之”。下钤“顾定之印”等印3方。画幅左侧有明代张绅题记。此图绘数竿青竹在清风晨露中绰约多姿的体态。顾安在创作上力求表现竹子“清且真”的物态风神。“清”是指竹子不卑不亢、清高脱俗的内在品性,它是元代文人画家所追求向往的君子品德;“真”是指竹子清瘦隽逸、披霜戴雪的外在形貌,强调竹画艺术的写实精神。图中所绘之竹以淡墨写竿,浓墨画叶,深浅墨色虚实互衬,加强了画面层次感,扩展了空间。竹叶的画法遵循赵孟頫所倡导的“写竹还须八法通”的原则,熟练地以书法的“捺”法起笔收笔,叶根及叶尖皆见笔锋,写出其错落参差、披离偃仰之态。图中的湖石以墨、色点染,具有玲珑剔透之美,也映衬出竹之秀润娴静。全图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无穷出清新”的清逸意境。
    竹石图
    立轴,绢本,墨笔,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拳石新篁图
    纸本水墨,纵91厘米,横3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拳石新篁图》画新竹几枝和荆棘一丛,笔法劲利,墨气浓润,表现出新竹破土而出的欣欣向荣之势,是顾安墨竹精品。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