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全卷

首页 艺术名人馆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全卷

鹊华秋色图全卷

鹊华秋色图全卷 简介

28.4x93.2,纸本,设色,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是元贞元年(1295年)赵孟頫自济南路职位南返后,为友人周密(1232-1298年)描绘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画卷构图简洁,在一广阔水泽坡岸间,右为尖耸的华不注山,左侧是浑圆鹊山.画中坡岸林木,与董源山水母题十分接近,然经赵孟𫖯的笔墨与设色后更具生趣,成一秀丽可人的自然佳景.黄公望从赵孟𫖯此类复古创新手法,得以掌握笔墨新活力.(台北故宫官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1295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𫖯制。本幅: 此卷久贮内府。已载入石渠宝笈。戊辰(1748年)春东巡齐州。则东华西鹊。苍秀泼眼。宛若披图。因驿致是卷相印。题长句以纪其事。己巳(1749年)嘉平几余重展。追念前游。怦怦有触。因再成长篇。书之卷尾以志岁月而叙其缘起如此。三希堂御笔。(印记:比德、朗润); 本幅: 驻辇曽城畅远眸。华不(平)翠注不曽流。何年金母临蓬海。两朶天花此处留。右咏华不注。(印记:会心不远、德充符); 本幅: 昔览天水是图时。不信名山能竝美。今登济城望两山。初谓何人解图此。因命邮致封章便。真迹擕来聊比似。始信笔灵合地灵。当前印证得神髓。两朶天花绣墅巅。一只灵鹊银河涘。是时春烟远郭收。栁隄窣绿花村紫。天光澹霭水揉蓝。西鹊东华镜空里。留待今题信有神。不数嘉陵吴道子。御题。(印记:乾、隆); 本幅: 澹烟疎雨凑清明。罨画峰姿别有情。若把鹊山拟灵鹊。翩跹势亦两相争。右咏鹊山。乾隆戊辰(1748年)春日御笔。(印记:得佳趣、几暇怡情); 隔水三: 余二十年前。见此图于嘉兴项氏。以为文敏一生得意笔。不减伯时莲社图。每往来于怀。今年长至日。项晦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示余。则莲社已先在案上。互相展视。咄咄叹赏。晦伯曰。不可使延津之剑久判雌雄。遂属余藏之戏鸿阁。其昌记。壬寅除夕。; 拖尾: 羲之摩诘。千载书画之绝。独兰亭叙。辋川图。尤得意之笔。吴兴赵承旨以书画名当代。评者谓能兼美乎二公。兹观鹊华秋色一图。自识其上。种种臻妙。清思可人。一洗工气。谓非得意之笔可乎。诚羲之之兰亭。摩诘之辋川也。君锡宝之哉。他(脱)必有识者。谓语(脱)也。大德丁酉孟春望后三日。浦城杨载题于君锡之崇古斋。; 拖尾: 赵公子昂。书法晋。画师唐。为一代之冠。荣际于五朝。人得其片楮。亦夸以为荣者。非贵其名而以其实也。今观此卷。殊胜于别作。仲弘所谓公之得意者信矣。致和二年四月一日。临江范杼德机题。(印记:范杼); 拖尾: 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万历三十三年。晒画武昌公廨题。其昌。; 拖尾: 崇祯二年。岁在己巳。惠生携至金阊舟中。获再观。董其昌。(印记:董其昌印); 拖尾: 吴兴公蚤岁戏墨。深得物外山水笔意。虽一木一石。种种异于人者。且风尚古俊。脱去凡近。政如王谢子弟。倒冠岸帻。与天下公子斗举止也。百世后可为一代规式。士大夫当共宝秘之。至正甲申十有二月朔。虞集谨识。昔虞文靖公题松雪翁画图。简约精妙。可谓两绝。友人徐尚宾见而爱之。求余录入鹊华秋色图内。以足其美。噫。尚宾其好古君子乎。正统十一年丙寅八月望。翰林钱溥谨题。(印记:尚䌹斋、原溥、终日干干); 拖尾: 鹊华秋色图诗。弁阳老人公谨父。周之孙子犹怀土。南来寄食弁山阳。梦作齐东野人语。济南别驾平原君。为貌家山入囊楮。鹊华秋色翠可食。耕稼陶渔在其下。吴侬白头不归去。不如掩卷听春雨。右张伯雨诗集所载。惠生属予再录。以续杨范二诗人之笔。岁在庚午夏五十三日。董其昌识。(印记:昌); 拖尾: 弁阳老人。在晚宋时以博雅名。其烟云过眼录。皆在贾秋壑收藏诸珍图名画中鉴定。入胜国初。子昂从之。得见闻唐宋风流。与钱舜举同称耆旧。盖书画学必有师友渊源。湖州一派。真画学所宗也。董其昌重题。(印记:宗伯学士、董其昌印); 拖尾: 向见董宗伯临文敏公鹊华秋色图。已叹赏不置。今获观此卷。更觉一辞莫赞。乃知书画一致。知之而不能为之。为之而不能名之也。壬寅秋八月谨识于南山阁。荆溪吴景运。; 拖尾: 世人解重元末四家。不解推尊松雪。绝不足怪。不过胸中无书耳。余见松雪画至伙。绚烂天真。各极其致。此为公谨作图。用笔尤遒古。殆以公谨精鉴别。有意分烟云过眼中一位耶。卷藏金沙旧家。今归胶州张先三。鹊华两山有灵。故使主人涉江数千里。攫取此卷还其乡也。曹溶题于双溪舟中。(印记:曹溶之印、洁躬、秋岳生); 拖尾: 鹊华二山按舆志诸书所载夙称名胜。向得赵孟𫖯是图。珍为秘宝。每一展览辄神为向往。然仅于卷中得其仿佛。意犹少之。今年二月东巡狩。谒阙里。祀岱宗。礼成旋跸济阳。周览城堞。望东北隅诸山。询之守土大吏。乃知山顶高且锐者为华不注。迤西顶平以厚者为鹊山。向固未知之也。因命邮报从京赍吴兴画卷以来。两相证合。风景无殊。而一时目舒意惬。较之曩者卧游。奚啻倍苁天假之缘。岂偶然哉。但吴兴自记云东为鹊山。今考志乘叅以目覩。知其在华西。岂一时笔误欤。故书近作鹊华二诗各于其山之侧。并识于此云。戊辰(1748年)清明日御笔。(印记:比德、朗润); 拖尾: 吴兴此卷先已编入石渠宝笈。其时因未历二山胜概。不及一语识之。今图与景会。了然于心目之间。既为别白考证。而鹊华二山与所由名桥者。又各分题绝句竝画卷中。是宣志其颠。末标以岁月。庶便他日览观焉。清明后三日再笔。(印记:宸翰); 拖尾: 长隄数里亘双湖。夹镜波光入画图。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驾鹊桥。秋月春风相较量。白榆应让栁千条。榆烟杏火接空蒙。穏度芳隄饮练红。李杜诗情天水画。都教神㑹片帆中。鹊华桥题句三绝。(印记: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拖尾: 文敏一生得意笔。不减伯时莲社图。向每展玩輙叫绝。皴染含韵供清娱。为鹊为华固未识。但见竖峰横岭天然殊。去岁青齐驻廵跸。乃命驿致一证诸。真形在前神焕发。树姿石态皆相符。东华偨池丽色崒。天外西鹊威纡秀。影围城隅徒闻道。子乗驿传。嘉陵不识能同无。尔时得句题卷上。嘉话自诩游不孤。归来登舟值变故。是卷庋置过年余。岁暮镜古适几暇。胡然入眼纷愁予。两朶天花仍好在。鹊桥似阻银河涂。向来悲喜倐已过。流阴瞥眼诚堪吁。成诗聊当赋独旦。古纸侧理偏宜书。常侍却能进谠论。久成寳笈藏石渠。虑致鲁鱼难补记。解颐笑谓有是夫。千秋后人执卷以题咏。其谁守禁为汝停吟觚。乾隆己巳(1749年)冬日御笔。(印记:几暇怡情、得佳趣); 拖尾: 前诗既成。阅数日。念石渠宝笈书既已成。后此兴到属题悉未及载。虑或疑为挂漏然。因是遂尔阁笔。是不自为法缚乎。爰定石渠继鉴一玺已成。书而续题者则以识之。记缘起于此。(印记:会心不远); 引首: 鹊华秋色(印记:乾隆宸翰、与物皆春); 签标: (印记:御赏、乾隆宸翰)赵氏子昂。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石渠继鉴,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寿,太上皇帝,古希天子,八旬天恩,八征耄念之宝,古希天子(重一),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收传印记:欧阳玄印,文彭之印,文彭之印(重一),三桥居士(重一),文寿承氏(重一),神(重一),品(重一),墨林秘玩(重二),平生真赏(重一),项元汴氏审定真迹,子孙永保(重一),墨(重二),林(重二),元汴之印,子京珍秘,子京(重二),神游心赏(重一),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项氏子京(重一。一半印),子京所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一),墨林山人(重一),退密(重二),子京父,考古证今,游方之外(重一),项元汴印(重二),桃花源里人家,子孙世昌(重一),墨林子,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重一),天籁阁,项子京家珍藏(重二。一半印),虚朗斋,寄傲(重二),项叔子,项墨林鉴赏章,项墨林印(重一),田畴耕耨,西畴耕耦(半印),墨林项季子章,墨林外史,会心处,世外法宝,香岩居士(半印),若水轩(半印),煮茶亭长 (半印),蘧庐,沮溺之俦(半印),中岳山人,胶西张应甲先三氏图书,胶西张应甲先三氏珍藏书画印,苍岩子,梁清标印,蕉林书屋,蕉林鉴定,蕉林秘玩,冶溪渔隐,楞,伽,楞伽(重十二),采菱,采蔆,楞伽山人(重一),楞伽真赏(重四),成德容若(重一),成德(重四),成子容若,容若书画(重四),痴绝(重一),神品,香界,花间草堂,张若麒印,与京,南阳,山英,钟山之英,芝石室,布衣躬耕,白氏收藏图书,一粟斋,长庆。石渠宝初编(御书房),下册,页998;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105;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七册,页77-84。

赵孟頫 简介

  • 赵孟頫
    宋末元初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经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大都,受元世祖赏识,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加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

    宋室之后

    赵孟頫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为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为宋孝宗的父亲、秀安僖王赵子偁、四世祖为崇王赵伯圭,因孝宗赐赵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后代子孙成为湖州人。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亦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 。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无子,由祖母收他为后。赵孟頫为赵与訔第七子。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著。吏部尚书夹谷之奇举荐赵孟頫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辞不赴任。 

    元朝重用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得二十余人,赵孟頫名列其首,并单独被引见入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 世祖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尚书左丞叶李之上 。当时朝廷刚刚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世祖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世祖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世祖授赵孟頫为兵部郎中。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来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却不打一人。回京后,丞相桑哥对他的这种宽容大加谴责。 

    当时,大臣王虎臣揭发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王虎臣去查处。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王虎臣,世祖不听。赵孟頫进言说:“赵全违法确实应该问罪,但王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王虎臣怀恨在心。如今派王虎臣去,他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世祖这才明白过来,改派他人去处理。世祖知道赵孟頫家境素来清贫,曾赐他钞五十锭。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世祖为之忧心如焚。世祖亲驻龙虎台,派集贤大学士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询问此次天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但这些官员畏惧桑哥的权势,不敢说实话,只是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的话,以修人事、应天变来回答,不敢触及时政。在此前,桑哥遣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有自杀的情况。逃入山林的人,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世祖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阿剌浑撒里按照赵孟頫的意见向世祖奏禀,并得到世祖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完,桑哥大怒,说这不是皇帝的旨意。赵孟頫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赋税,百姓因而得救。

    世祖曾向赵孟頫询问叶李与留梦炎的优劣(二人均为降元的宋臣)。赵孟頫说:“留梦炎是臣父亲的挚友,为人庄重厚道,很自信,多谋能断,有大臣之才。叶李所读的书我都读过,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办。”世祖说:“你是认为留梦炎比叶李要贤吗?但是,留梦炎在宋朝为状元,位至丞相,而在贾似道欺上误国之时,却对贾似道阿谀顺从。叶李当时虽为平民,却敢于上书朝廷,斥责贾似道,显然贤于留梦炎。你因为留梦炎是你父亲的挚友,不敢非议,可赋诗以规劝他。”赵孟頫便赋诗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的话,世祖看后大加赞赏。赵孟頫退朝后对奉御彻里说:“陛下在谈论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如今,桑哥的罪恶甚于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责,将来如何能推卸责任?但我毕竟不是陛下亲信之臣,说话陛下必不听从。侍臣中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而又为陛下所亲信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这样!”彻里果然向世祖揭发桑哥的罪恶。世祖大怒,命卫士将他掌嘴,彻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问,彻里还是斥责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世祖便将桑哥按罪诛杀,并废除尚书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统统罢官。

    世祖有意让赵孟頫参与中书省政事,赵孟頫坚持不肯。他认为久在君王身边,必受人嫉妒,故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外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地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役,因不胜艰苦而逃走。他的父亲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赵孟頫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一个月后,掀儿自己回归盐场。郡中人都称赞赵孟頫料事如神。佥廉访司事韦哈刺哈孙,性情暴虐,因赵孟頫不顺他的意,借口中伤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实录》,召赵孟頫还京,这才无事。其后,赵孟頫被改授为汾州知州,还未成行,朝廷又令他书写金字《藏经》。

    大德三年 (1299年)八月,赵孟頫任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

    至大二年(1309年),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赵孟頫被改授为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尚未赴任,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后来的元仁宗)遣使所召。

    深受宠遇

    至大三年(1310年),朝廷召赵孟頫回京师,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命与其他学士共同撰写祀南郊祝文。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与其他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仁宗在东宫时,就闻知赵孟頫之名,等到他即位后,便召其为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十月,转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

    延祐元年(1314年)十二月,升任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

    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仁宗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将赵孟頫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轼,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有不乐意者想离间仁宗与赵孟頫的亲密关系,仁宗不加理会。既而又有人上书,认为赵孟頫不能参与编修国史。仁宗说:“赵子昂(赵孟頫)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让他在馆阁从事著述,传之后世,你们还罗嗦些什么?”并赐赵孟頫钞五百锭,叮嘱侍臣:“中书总说国用不足,这笔赏金他们必不肯付与,可从普庆寺库存中支给。”赵孟頫曾数月不至宫中,仁宗向左右侍从询问,都说赵孟頫年老畏寒,仁宗于是令御府赐他貂鼠皮裘。

    借病乞归

    延祐六年(1319年)四月,因管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于二十五日离开大都。 五月十日,管夫人逝于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还吴兴。 同年冬,仁宗又遣使催他回朝,最终因病未能成行。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遣使到赵孟頫家中,命他书写《孝经》。

    安然逝世

    至治二年(1322年)春,英宗遣使趋吴兴问候赵孟頫,并赐礼物。六月十六日(7月30日),赵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岁。逝世之日,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 九月十日,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后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主要影响

    绘画地位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他兼擅各种绘画,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他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称“作画贵在有古意,如果没有古意,即使再精细也没用”,遥追五代、北宋法度,时人称赞他有唐人的“致”及北宋人的“雄”,并去除了二者中的“纤”及“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

    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

    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巎巎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画论

    赵孟頫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

    赵孟頫提倡“古意”,试图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 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世俗贬低界画的看法,赵孟頫也有独到见解,认为其他画科,有时尚可杜撰瞒人,而界画却更须具备功力法度。

    影响

    有记载说,入元之后,赵孟頫家事甚贫,平时也常以字画收取润笔费用,聊以自补。而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作为一代宗师,赵孟頫影响了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的画艺,他的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创作了《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

    书法

    赵体、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其篆、籀、分、隶、楷、草诸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据明人宋濂记述,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俗”。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何况《兰亭集序》是王右军(王羲之)满意的书法。如果不停地学习,怎么会担心书法胜不过别人。”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文学

    赵孟頫的诗赋及文章,清邃高古,读来往往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间的诗人之中,赵孟頫与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扫南宋卑弱习气。

    经学

    在经学方面,赵孟頫主治《尚书》,尤精于礼、乐之学。

    律学

    赵孟頫精通音乐,对律吕之学有精深研究,颇得古人不传之妙,著有《琴原》《乐原》各一篇。

    金石学

    赵孟頫精于古器物、书法、名画的鉴定,有关年代、作者、真伪,望而知之,百不失一。 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

    历史评价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使后世知我朝有斗家,大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杨载:公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不杂以近体。

    虞集:①大德、延祐之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邓文原)、渔阳(鲜于枢)、吴兴(赵孟頫)。 ②魏晋以来善书者,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赵公之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

    欧阳玄:公治尚书,有书注于礼乐,度数甚明,知音律,……为文清约典要,诸体诗造次天成,不为奇崛,格律高古不可及,尺牍能以数语曲畅事情,鉴定古器物名书画,望而知之,百不失一,精篆隶小楷行草书,惟其意所欲为,皆能伯仲古人,画入逸品高者诣神,四方贵游及方外士,远而天竺、日本诸外国,咸知宝藏公翰墨为贵,故世知之浅者,好称公书画识者,论公则其该洽之学,经济之才,与夫妙解绝艺,自当并附古人,人多有之,何至相掩也。

    林弼:赵文敏、虞文靖(虞集)文翰,近代称绝。

    徐达左:当是时,以诗文名世者,若赵松雪(赵孟頫)、虞道园、范德机(范梈)、杨仲弘(杨载)诸君子,以英伟之姿,凌跨一代,谐鸣于馆阁之上,而流风余韵,播诸丘壑之间。

    陶宗仪:性通敏持重,未尝妄言笑。书一目辄成诵,诗赋、文辞清邃高古。善鉴定古器物、名画。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悉造其微。尤善书,为国朝第一,篆法石鼓诅楚,隶法梁、钟,草法羲、献。或得其片文遗帖,亦夸以为荣。然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济之才也。

    孙承恩:前代王孙,异时翰学。粹质令仪,高吟大作。绘事拟圣,墨妙入神。文采风流,照映后人。

    王世贞:①元诗人,元右丞好问、赵承旨孟頫、姚学士燧、刘学士因、马中丞祖常、范应奉德机、杨员外仲弘、虞学士集、揭应奉傒斯、张句曲雨、杨提举廉夫而已。赵稍清丽,而伤於浅。 ②余尝谓吴兴赵文敏公孟俯,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征明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荐辟起家。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其浅同也。文皆畅利而乏深沉,其离古同也。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行押则赵于二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署书则文复少逊也。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然而篆不胜隶。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其鉴赏博考复同也。……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独赵集有述太傅丞相伯颜德一章,中所云:‘舆地久巳裂,车书当会同。’又云:‘六合仰照耀,一方顾颛蒙。’呜呼元诚而亲主,宋社诚屋,伯颜诚贤有功,岂而所宜言者,何有胸无心至此也,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项穆: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书法雅言》)

    董其昌:①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②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 (《画禅室随笔》)

    冯班:①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②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③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学赵松雪,若从徐季海(徐浩)、李北海入手,便古劲可爱。 (《钝吟书要》)

    梁巘:①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②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评书帖》)

    纪昀等: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故不谐於物论。观其《和姚子敬韵诗》,有“同学故人今已稀,重嗟出处寸心违”句,是晚年亦不免於自悔。然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於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

    吴德旋:①永兴书浑厚,北海则以顿挫见长,虽本原同出大令,而门户迥别。赵集贤欲以永兴笔书北海体,遂致两失。集贤临智永《千文》,乃是当行,可十得六七矣。②刘诸城云:“松雪自当为一大宗,既或未厌人意,然究无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论,谓鲜于、康里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③松雪行书以《天冠山》为最,北海肖子也。世人艳称《民瞻十札》已属次乘,《梅花诗》则自《郐》无讥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钱泳:①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②张丑云“子昂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第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非正论也。褚中令书,昔人比之美女婵娟,不胜罗绮,而睇忠言谠论,直为有唐一代名臣,岂在区区笔墨间,以定其人品乎!(《书学》)

    阮元:元赵孟頫楷书摹拟李邕。(《北碑南帖论》)

    包世臣:①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②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③吴兴用意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成碑》为枕中秘。(《艺舟双楫》)

    周星莲:赵集贤云:“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易。”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临池管见》)

    朱和羹: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临池心解》)

    康有为:吴兴、香光,并伤怯弱,如璇闺静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观念更新,若举石臼,面不失容,则非其任矣。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之不兴也。(《广艺舟双楫》)

    柯劭忞:①赵孟頫以宋宗室之俊,委贽事元,跻于通显。其在《大雅》之诗日:‘殷土肤敏,裸将于京。’刘向以为悯微子之朝周,故君子不责孟頫,而为赵氏悯也。②杨载称孟頫之才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不知其经济之不。人以为知言。

    马宗霍: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主要作品

    文集

    赵孟頫主要的作品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传世。另著有《谈录》一卷。

    书迹

    赵孟頫的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雍古氏家庙碑》、《汲黯传》(小楷)等 。

    画迹

    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年)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年)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故宫出版社出版有《赵孟頫书画全集(全十卷)》,是“目前收录赵孟頫作品最全的图书”。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