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首页 艺术名人馆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松风高士图

松风高士图 简介

款识:松风高士图,仿赵魏公(赵孟頫)笔意。隆庆庚午(1570)春,五峰文伯仁。钤印:伯仁(朱文方印) 五峰(朱文方印)藏印:峐瞻(朱文方印)。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又号摄山老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之侄。善画山水、人物,笔力清劲,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能传家学,颇负出蓝之誉,是文徵明画风的重要传人。 此图为文伯仁隆庆四年(1570)所作,时年69岁。题识中自谓仿赵孟頫笔意,实则仅师其意而已,画风仍具文氏自家面貌。图绘丛山峭岩之间一瀑飞泉蜿蜒而下,岩崖丛树、亭桥松桧皆交错于这条贯穿全局的溪流。溪水从山顶泛岩过林,临亭穿桥,直至流出画面之外。近处几株高大的松桧葱茏茂盛,临溪的草堂掩映其中。一士人曳杖立於小桥之上,放目而思,一小僮侍立其後。画面中赋色淡雅,墨笔皴擦灵动自然,意趣悠远。文氏此画用笔清秀劲峭,墨色浓郁苍润。画中岩峦郁茂,空谷幽泉,远离人寰,意趣深远。画面中自上而下的一道流泉统一了纷杂的画面,并使之生气盎然。这种章法,是画家叔父文徵明的常用之法。徐沁《明画录》中评文伯仁“所作山水,笔力清劲,能传家法,而时发巧思。横披大幅,岩峦郁茂,不在衡山之下。”纵观全画,文徵明的画风处处可见,尤其是山岩的皴点之法和松柏的画法,以及高士童子的神形意态,皆可谓文派家法。

文伯仁 简介

  • 文伯仁
    明代画家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汉族,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

    性暴躁,好使气骂座,少年时曾与叔文徵明相讼,一度系狱。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

    善画人物,亦能诗。其山水画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

    生平经历

    文伯仁,弘治十五年(1502年)生于长江苏苏州。

    幼承家学,时发巧思,善面山水。山水面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清劲,多抒情意趣,擅名不在乃父之下;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繁笔山水《太湖网》其山峦、湖溪、舟帆、亭观,布置茂密而义开阔,披麻皴法与树从点染,繁而不乱,得王蒙遗意。

    少年时曾与叔徵明争执,一度相讼,并因此入狱。在囹圄中他困痛交集,大病一场,忽“夜梦金甲神呼其名云,汝前身乃蒋子诚(金陵人,善画神佛)门人,凡画观音大士像,非斋戒不敢落笔,种此善因,今生当以画名世伯仁一时惊醒病顿愈而事亦解矣从此专心向文徵明学画。

    此传说虽怪诞不可信,但书画修养确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从暴戾转向平和。

    作品集

    文伯仁,嘉靖三十年(1551)作《万山飞雪图》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四十一年(1562)作《都门柳色图》轴、四十五年(1566)作《秋山游览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嘉靖四十三年(1564)作《溪山仙馆图》轴藏广州美术馆;《天目山图》轴、隆庆四年(1570)作《松风高士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石湖草堂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春山白云图》轴、嘉靖三十九年(1560)作《樵谷图》轴、《雪景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松径石矶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园林十五景图》卷藏得港虚白斋。

    人物评价

    “横披大幅,岩峦郁茂,不在衡山之下”(徐沁《明画录》)。

    他的山水宗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颊),笔力清劲,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能传家学,颇负出蓝之誉,惟构图有塞实之感。善画人物,亦能诗。 (傅东光)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