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郎世宁·午瑞图
发布时间:2021-05-23
浏览:4
《午瑞图》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作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就构图而言,该画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该画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午瑞图》中部画有一青灰色瓷瓶,瓶中插满菖蒲、艾草和盛开的石榴花、蜀葵花等各种花草,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灰色瓷瓶颜色有些月白色泽,淡淡的青色,跟鲜艳的花朵形成对比。画面右侧则散落了几颗粽子。[3][2]款署:“臣郎世宁恭画”,下钤二印,印文模糊不辨。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创作背景该画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该画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艺术鉴赏尽管此图中他对静物的表现技法源自欧洲油画,然而其内容反映的却是蕴含华夏民族两千余年文化精髓的风俗。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绘画使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研究价值清代宫廷有逢节必画的传统,因此,清宫中有多幅“端午图”。然而,该图与众不同,它完全采用西洋画法绘制,物品造型准确,设色艳丽,且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有很强的质感和立体效果,酷似一幅西洋静物画,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风格及审美情趣迥然相异,从而使它在众多的清宫“端午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近代西洋画家进入清代宫廷并为帝后服务的一个典型例证。古代不仅民间有使用艾蒿、菖蒲的习俗,宫廷也有此风。宫中档案说《午瑞图》“端阳节备用”,表明清代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习俗。由此可见,端午节习俗在宋、明、清三代的宫廷和民众之中普遍流传,端午是全民族共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