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近现代·刘海粟

认证:近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

简介:
个人简介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曾任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从艺经历

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

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受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27年受军阀孙传芳迫害通缉,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

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分,画论精辟,广为流传。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曾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蒂勒黎沙龙,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1930年比利时政府聘他任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美术馆审查委员,其国画作品《九溪十八涧》获荣誉奖,并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从1931年到1949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国外,经常举办画展及讲学。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1931年他去欧洲讲学时曾在巴黎巴莱蒙画堂举办旅欧美展,法国政府买了其杰作《卢森堡之雪》,珍藏在特巴姆国家美术馆中。解放后他的作品多由国家收购。

模特儿事件

刘海粟1914年,在自己创办的上海美专破天荒地开设了人体写生课,最初只聘到男孩为模特儿。1917年,上海美专成绩展览会,陈列人体习作,某女校校长看后谩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一时舆论界纷纷扬扬,群起而攻,刘海粟则干脆以“艺术叛徒”自号自励,一如西方“野兽派”之先例。1920年7月20日,聘到女模陈晓君,裸体少女第一次出现 在画室。然而,世俗的议论却令刘海粟伤心,有人说:“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更严重的是他听说江苏省教育会要禁止模特儿写生,1925年8月22日给江苏省教育会写了公开信,为模特儿申辩。上海市议员姜怀素读了刘海粟的信后,在《申报》上写了呈请当局严惩刘海粟的文章,刘海粟立即写文章反驳。不料,上海总商会会长兼正俗社董事长朱葆三又向他发难了,在报纸上发表了给刘海粟的公开信,骂刘海粟“禽兽不如”。

人体写生

一天夜里,美专的画室被流氓捣毁了。孙传芳对刘海粟也甚为恼怒,当即下了通缉刘海粟的密令,又电告上海交涉员许秋风和领事团,交涉封闭地处法租界的美专,缉拿刘海粟。急得刘海粟之师康有为一天三次去找他,劝他离开上海,他坚守美专不离寸步。法国总领事认为刘海粟无罪,尽管许秋风一再交涉,并不逮捕刘海粟,领事馆为了让孙传芳下台阶,只好在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孙传芳严令各地禁止模特儿,前次刘海粟强辩,有犯尊严,业已自动停止模特儿。

这个叫刘海粟的画家,因为这一事件从此名扬天下。当年,刘大师因为在上海美专开模特和人体画作之风,招致物议与威胁,曾发出“我反抗!我反抗!我们的学校绝不停办!我刘海粟为艺术而生,也愿为艺术而死!我宁死也要坚持真理,绝不为威武所屈”的坚定誓言,表明自己艺术追求和不向世俗妥协的决心。

除此之外,1918年刘海粟起草《野外写生团规则》,亲自带领学生到杭州西湖写生,打破了关门画画的传统教学规范;1919年响应蔡元培之号召,在美专招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之先河。他在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创造的数个“第一”,至今仍有意义,而且这种意义早已超出美术史和教育史本身,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社会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里程。

感恩蔡元培

刘海粟曾在写给蔡元培先生的一封信中写道:“尝自傲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矣,故敬仰之诚,无时或移”。他还多次对朋友说过“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他如此敬仰蔡元培,是因为他高举新兴美术大旗,在拓荒者道路上艰难地爬行前进的历程中,蔡元培给予了他激励和支持。1921年深秋,刘海粟希望到北京去画些北国风光,也想面聆蔡先生的教诲,就给蔡先生写信。蔡就邀请他到北大画法研究会去讲学,给他定的讲题是《欧洲近代艺术思潮》。为了去北京,刘海粟认真刻苦准备讲稿。12月14日,他乘三等火车北上,这是他首次进京,也是他首次见到蔡元培。蔡谦和博大的胸怀,对年轻人的关爱信任,给了刘海粟深刻的印象。这次进京,使刘海粟结识了李大钊、许寿裳、经亨颐、胡适、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蔡把他安排在北京美专教师宿舍居住,又让他有机会与蜚声北国画坛的姚茫父、陈师曾、李毅士、吴法鼎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讨论文艺思想,评说中外名作。他们陪他逛王府井、琉璃厂、荣宝斋,获得了石涛那张《黄山图》。这期间,他每天外出写生,在北京画了《前门》《长城》《天坛》《雍和宫》《北海》《古柏》等36幅画稿。蔡元培看了他的画稿,很高兴,准备为他举办个展。但有人在他面前说刘海粟的坏话,讲他的画不行,蔡元培相信自己的目光,亲自撰写了《介绍画家刘海粟》一文,作为画展序言,并发表在《新社会报》和《东方杂志》上。

结识贵人

蔡元培在刘海粟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海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艺术宗师,中国新兴美术的奠基人,与蔡元培对他的支持和提携是分不开的,在刘海粟的人生关键时刻,他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帮助海粟到欧洲考察艺术和促成了柏林中国画展。

这两件事对刘海粟的艺术人生非常重要,可谓转折和升华。蔡还是刘海粟的艺术知音。在刘海粟的藏画中,有很多他的题跋。海粟终生感激他,蔡去世后,为了纪念蔡元培,刘海粟在美专设立了蔡孓民先生纪念奖学金,建立了蔡孓民美术图书馆。

艺术叛逆

1925年1月10月,画家刘海粟大力向国人推荐生前潦倒,死后荣耀无限的荷兰大画家梵·高,称他为“艺术叛徒”。文章中说:“非性格伟大,决无伟大人物,也无伟大的艺术家。

欧游

1929年2月,在蔡元培的帮助下,他以驻欧特约著作员的身份,到欧洲考察美术。这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捩点。在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刘海粟游历了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名胜古迹,观赏了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以后的杰作。旅欧期间刘海粟在卢浮宫临摹塞尚、德拉克洛瓦、伦勃朗等名画,作油画风景、景物、人物写生近三百幅作品,1929、1930年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这对西方艺术家来说也是很高的门槛。而且他第一次入选秋季沙龙的作品《北京前门》,是他27岁时在国内画的。他仅仅凭借对西方油画间接的资料了解,就能如此到位地把握到其技巧和神韵,殊为难得。1931年3月,应德国佛兰克府大学中国学院的邀请演讲中国画学,并举办个人国画展览会。欧游期间,刘海粟曾与毕卡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他在法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所作的画四十幅,其中《卢森堡之雪》为法国政府购藏于特亦巴尔国家美术馆。1932年10月回国后,刘海粟旅欧作品展览会,先后在上海、南京举行。展览16天,参观者达十万余人。1933年秋,刘海粟第二次赴欧,他先后在德国普鲁士美术院讲《中国画派之变迁》,在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讲《何谓气韵》,在汉堡美术院讲《中国画家之思想与生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讲《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杜塞尔多克美术院讲《中国画与诗书》等多次演讲,生动而广泛地将我国传统艺术特点向欧洲介绍和宣传。两次旅欧,刘海粟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荣誉。

著作

主要著作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欧游随笔》、《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以及译著《现代绘画论》等。

黄山派代表

刘海粟后来在谈他十上黄山作画的体会时说:“在宾馆作画,水墨和重彩均有。但为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十上黄山最得意的佳趣是: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黄山之趣,趣在微雨里;黄山之瀑,瀑在飞溅处。”由此可见,海粟老人对黄山之奇、之险、之妙、之趣都有深切的体验和领悟,均作了率意的描绘与表现。这种对奇、险、妙、趣的体验与领悟,描绘与表现,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是黄山真精神和画家真性情的集中体现。

刘海粟的黄山画,按描绘物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现黄山整体气象的,如画黄山云海,泼墨泼彩,大红大绿,亦庄亦谐,似真似幻,又静又动,给人以壮阔苍茫,雄浑磅礴,气象万千之感。第二类是描绘黄山局部景观的,如画天都峰、莲花沟、狮子林、平天虹,粗犷处任意挥洒,精细处着力点画,时而线勾,时而泼墨,时而点彩,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给人以雄奇绝秀,幽深怪险,仪态万方之感。第三类是描写黄山有特色的具体景物的,如画黄山松,着力画出超凡脱俗的神采、崇高品格、顽强生命力。他笔下的黑虎松,气势夺人,生机盎然,力图表现出“这黑色与虎气的崇高的气象”。而他笔下的孔雀松,虽遭雷火所劈,仍然咬定青山,残枝独存,奋力伸展,犹如孔雀开屏,让人见出“这病态的树木给人以壮美的形象”。可见,刘海粟无论表现黄山的整体气象,还是描绘黄山局部景观,抑或描写黄山具体景物,都力图让人见出雄奇壮阔,见出阳刚之气,见出崇高而壮美的品格与豪情。

重视直觉与灵感,追求色调的自然灵气和天趣。刘海粟认为,绘画艺术就总体而言是综合的,而不纯粹是科学的,它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直觉灵感。对色彩的感受、把握和运用,尤其有赖于直觉与灵感。色彩的调子、品位、趣味、韵味,色彩的冷暖、厚薄、浓淡、深浅、润燥、清浊、明暗,以及色与色的过渡、色与墨的浑化、色与水的关系等等,仅仅凭理性分析显然不够,还得靠直觉体悟。人们称赞刘海粟笔下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颇得自然天趣,弥漫着一种灵气,不像有的学院派画家僵化呆板。成就这种色彩境界,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画家那永不消逝的激情,永不迟钝的直觉,永不枯竭的灵感。据曾经相随刘海粟上黄山的一些中青年画家回忆,老人作画大气磅礴,激情满怀,而且灵感迭出,往往任意挥洒,信笔点染,天趣妙成。

人物评价

正如柯灵先生题词:“治白话文学史,不能无胡适、陈独秀;治新文学史,不能无鲁迅;治新电影史,不能无夏衍;治新美术史,不能无刘海粟。”刘海粟在美术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刘海粟先生的一生始终与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无论是美术创作、艺术理论,还是他“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艺术思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印记。(刘伟冬 评) 

刘海粟虽然属于长寿画家,但也是不折不扣的早熟画家,16岁就与同仁一起创办中华民国时期正规的美术学校,19岁时首次设立人体写生课,39岁时完成油画代表作《南京夫子庙》,并在25岁至40岁期间陆续发表与出版多本译著和论著,为近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也正成为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立足并留名的一个最重要,也最有力的依据和凭证。(王进玉 评) 

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不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画家,他的艺术血脉中,奔腾着的是“破坏”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刘海粟既是一位伟大,更确切的说是自大的“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位自大的创造者。刘海粟早在二十世纪初碰上了东西方绘画思想交汇的机缘。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使他受到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个人气质上又具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正站立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浪潮冲击的正面,并有志于力挽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因袭摹仿的颓风。这样,在向西方文化艺术作探索、借鉴时,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他们束缚个性的学院主义和自然主义所俘虏,也不会轻易被他们那种如实描绘的写实功夫所眩惑,他接触到了西方的不拘细节、自由奔放、新鲜泼辣的新兴绘画,正好同他一直崇奉的石涛、八大所创新的画风相接近,就像磁石吸铁,一下子心心相印了。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刘海粟
  • 英文名
  • 所在地区
    江苏常州
  • 季芳
  • 别号
    海翁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时代
    近现代
  • 出生时间
    1986年3月16日
  • 去世时间
    1994年8月7日
作品
近现代·刘海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