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近现代·黄君璧

认证:中国近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

简介:

黄君璧(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男,台湾著名画家,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 ,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3年与卢振寰、黄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画社。] 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书画集》等。与徐悲鸿、张大千同辈齐名,与溥心畲、张大千合称“渡海三家”。2011年12月12日,中国美术学院设立“黄君璧奖学金”。

人物评价

黄君璧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之一,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久为中外人士所推崇。他一生中,致力国画创作,并为社会培养英才,这都是他个人终身努力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他献身教育七十载,桃李满天下,带动整个台湾地区艺术创作风气蓬勃发展。而于年近古稀之际,他开始赴世界各地畅游名山胜水,汲取自然精华,融入画中,所作之画,雄伟壮丽,气势万千,云山瀑布,自成一格,为世人所赞誉。

台湾画坛把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称为“渡海三家”。溥心畲喜以行草笔法在熟纸上勾画,被视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诗性的,随意挥洒,能合精致与奔逸为一体,可谓之北体南魂。张大千以天纵之才,数十年临仿写生、“血战古人”(傅申语),练就了山水画的十八般“武艺”,晚年创造出具有现代抽象性格又充满中国气派的泼墨泼彩,可以说是由古而今,由渐修而顿悟,瑰丽奇幻,惊世骇俗。与溥、张相比,黄君璧沉稳朴厚,始终以平实的态度、涵容古今的奋求、苍拙的笔墨风格自立于艺术之林;晚年大量云海飞瀑之作,在表达个人漫步寻幽、云影自在之意的同时,也切近了现代城市受众的审美诉求,形成其融雅与俗、文人情怀与大众趣味为一炉的黄氏格体。黄君璧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主要依靠个人的艰苦奋斗获得成就,没有溥心畲的“旧王孙”情结和名士风度,也没有张大千风流高逸的仙豪之气,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总是保持着顺时守拙、节俭朴素、和蔼待人的生活态度,和严于理法、勤于耕耘与诲人不倦的治艺精神。古人曰“画如其人”,信然!

黄君璧兼擅诗、书、画,画则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鸟,是一个全能型画家。比较而言,其人物画最少,所见皆为古装,如士子、仕女、钟馗、罗汉及鞍马人物等,一色的传统画法——包括工笔重彩、粗笔写意、精致白描等,每种画法均显示出深厚功力。花鸟、动物作品相对多见,其中不乏精勾细染、色彩绚烂、直逼宋元的工笔之作,有评论者以“渊博温润,浑厚朴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带写和粗笔大写之作,拙朴凝重,堪与画家的山水画风相伯仲。黄君璧也擅画狮、虎、猫、猴、鸡、犬之属,为了描绘动物的真似,有时还适当掺入明暗法。黄氏全面的绘画能力,论者以“无所不能”相评,真是十分的确切。

许江:“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首度访问台湾时,在台北师大感到了同宗同源的熟悉感,那是因为黄君璧先生带去我们国立艺专的思想和传承,与中国美院有着连理同枝的文脉、血脉之情。”

黄湘詅女士回忆道:“父亲可以一个星期不画画,但是绝不会一个星期不写字,他非常注重书法功底,认为一位成功的画家,同时应该是一个功底扎实的书法家。”

人物简介

黄君璧原名允瑄,字君璧,号君翁,祖籍广东南海西樵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生于广州市。台湾画家,当代国画大师,近现代中国画界长寿、多产、著名、影响广泛的画家。

先人世代经商,父亲仰荀公经商之余,平日更喜爱欣赏收藏古玩字画,这对君翁一生影响至大。幼承庭训,聪颖过人,1914年(民国三年)矢志绘事,书法兼贯中西,1923年(民国十一年)于广东全省美展荣获大奖后,正式投入国画创作历程。

黄君璧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和教学,1948年渡海到台湾后,长达22年主持台师大美术系,一手擎起台湾美术教育的旗帜,全力推行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前身)的教学体系和传统。这在台湾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成为民族正义和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1950年之前的三十多个年为黄君璧的“初学时期”,大师此期东登泰山,西窥剑阁,过三峡、探黄山,游历全国大小名山大川,广结艺文名流,学习鉴赏,勤摹名迹、朝乾夕碣,战战兢兢,所作作品正如所谓“合乎规矩而不浓腻”,笔墨清新,布局隽雅,自成一家,令人爱不释手。

1950年黄君璧抵台后旋被聘请为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至1972年退休为止凡二十二年,此期作育英才无数,树立了台湾艺术教育的新导向。期间又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礼聘为其个人国画教师。并屡获国内外之邀讲学及展览达数十次,载誉国际,足迹遍及亚、欧、美、非四大洲,对文化艺术宣扬贡献卓著。曾荣获台湾“教育部”第一届“中华文艺奖美术部首奖”,及艺术界致赠的“画坛宗师”匾额等殊荣。

在中国美术学院75年校庆时,在大师云集的美院,他入选为美院历史上五十位名师。

人物轶事

习画波折

黄君璧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继承父业经营百货公司,卖洋货,是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个商人,而且也是一个国画爱好者,家中藏有大量名家的画作。可惜的是,在黄君璧5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要不,他很有可能会成为黄君璧第一个国画启蒙老师,但世事无常,他的去世也造成了黄君璧少年习画的一波三折。

黄君璧在他父亲去世之后,由他的伯父、舅舅一起照料他的生活教育。但他们管教风格严厉,而且都不赞成黄君璧学国画,所以每次看到他们走过来,黄君璧就得赶紧把画纸颜料藏起来。不过,幸运的是,他的哥哥、堂哥们都爱惜这个年少弟弟的“绘画天赋”,偷偷给他送画纸送颜料甚至帮他盯梢。一直到16岁走进广东公学就读,他一直都是“偷偷摸摸”地学国画,绘画的基本功也就是靠这样的功夫“窃”来的。

另外,还有一个让少年黄君璧通过“窃画”获得扎实基本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父辈藏画丰富,他得天独厚地博览和临摹了大量名家的国画,一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样,黄君璧也就是在一次次这样的临摹中解悟了国画的精髓,也为他日后在国画中的创新画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期积累。

有趣的是,大抵是少年黄君璧“窃画”心切,竟然感动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国画装裱店的老板,黄君璧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路过该店,经常驻足观望其中的画作,那个老板也是惜才之人,竟然毫无防备之心地将店中所藏有的珍贵名画借给黄君璧临摹。少年黄君璧如此执着,也就不怪乎其在后面所取得的成就了。

艺术创新

临摹到了一定阶段,黄君璧难以突破了。就在这个时期,机遇再次眷恋他,他遇上了他国画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恩师”。当时的国画名家李瑶屏。李瑶屏教学不拘一格,提倡吸收融会西方绘画手法,比如写实、透视、色彩的层层叠加等。这对于传统的强调写意习惯于闭门造车的国画教育来学,李瑶屏无疑是给学生开阔了更广的视野。对于这种不常见的猛料教育,黄君璧欣喜若狂地接招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也让他对应用起新手法来得心应手,很快就从陈旧的国画风气中脱胎换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但技法归技法,要想在保留国画的“意境深远”的同时又能体现西方绘画的“写实”,黄君璧就不得不选择一条漫长的路“行万里路”。在这过程中观山阅水,华山、峨眉山、嘉陵江……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眼界大开,让他对国画中重要组成部分“云”、“水”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和认识,他笔下接近写实的云和水也让传统国画画面开始“生动”了起来。不过,在辗转全国各地山山水水之后,他的心中依然有一个遗憾,缺少生命中那种奔腾雄伟的“瀑”。

这个遗憾直到晚年才得以解决。晚年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去国外筹办画展的途中游览了世界三大名瀑之一,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而后一鼓作气游览了另外两大瀑布伊瓜苏瀑布和维多利亚瀑布,当时已经是74岁高龄的他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从各个角度“仰看”,甚至专门雇了一架飞机围绕着瀑布长时间“平看,俯看”,这也就造就了他后来画作中出现的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飞瀑”。是他,让国画从一泓湖水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河。

爱心事迹

黄君璧的国画造诣极深,蜚声中外,但他的义行善举更让世人称道。

在越南为西贡华侨公立中正医院捐画筹募济贫医疗经费;在新加坡曾以南非写生巨制一帧,捐赠给李光前文物馆;他又代征现代名画精品20帧捐赠,另外又捐画展收入40%为文物馆的发展基金,令新加坡侨界感佩不已。

1987年他做了一项“爱心计划”筹募基金,以艺术为孤老贫弱做热情捐助,此年他已89岁高龄。

晚年思乡

他早年确曾学过西画,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至26岁,他又同李瑶屏等一起组织以发扬中国画传统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两年后扩组为国画研究会)。黄君璧不仅用功于古人,也着力于师法造化。这正如他的题画诗所描述的:“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我与长松同一格,风摧雨撼倍坚顽”。

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居台后的黄君璧再也没能回到大陆。他晚年思乡,怀念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于是南海故乡、江南烟雨和巴蜀景色,纷纷进入他的画幅,图画不足述情,续以诗跋表之。1974年(77岁),他历时一月之久创作《罗浮图卷》,画后题诗多首,兹录其二:“早入飞云访赤松,当时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颜改,羞见麻姑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踪尘五十秋。洞府云深仙迹渺,抱珠桥下瀑争流”。诗后跋“乱世迁流,故山名胜时萦客梦。入此岁来,余年七十有七矣。传世之思不敢有,怀旧之作不可无。杜门谢客穷一月晨夕,始毕此图。后之览者当知海外栖迟、故园沧桑之感也。”这怀旧之思和“海外栖迟、故园沧桑”的慨叹,令人唏嘘。

画集序

白云横翠岭--黄君璧画集序

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君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黄君璧是台湾的重量级画家,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界长寿、多产、著名、影响广泛的画家。收入画集的作品,由黄君璧的女儿黄湘羚提供或征集,可靠且有代表性,而数量之大,包容之广,亦为黄氏画集之冠。这有助于我们熟悉与欣赏黄君璧的艺术,有助于近现代中国画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收藏家对黄氏作品的鉴识。

黄君璧有“兼容中西”之名。他早年确曾学过西画,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还是传统绘画——从17岁开始,他就师从广东著名画家李瑶屏学中国画,至26岁,他又同李瑶屏等一起组织以发扬中国画传统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两午后扩组为国画研究会)。此后,更与会内画家如潘致中、赵浩、卢振寰、卢子枢等前辈画家相与切磋,潜心钻研古代传统。其间,他结识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黄慕韩等,得以观赏临摹历代名作。1926年,黄君璧游上海,得识黄宾虹、郑午昌等海上传统派名家,1929年与张大千订交,也出于对传统绘画的共同兴趣。1947年(50岁),他将抗战时期的作品展出于上海,美术史家俞剑华著文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广东,而毫无岭南派习气……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器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文章褒扬的目的,是强调黄君璧有传统功夫,与“折衷中西”的岭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广东籍画家王霞宙对同一展览表达了另一种观感,他拿黄君璧与古人相比,说黄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时下舶来品之感”,还举例说,黄氏“惯画的云,更渗入了风景照片的云。”王霞宙是批评黄君璧借鉴了西画,还不够传统。从这两种不同的观感与评价,我们可以知道黄氏在50岁前的艺术面貌:以传统为主,也适当借鉴西画,整体上保持着传统风貌。50岁后,他继续坚持了这一路线,我们从这本画集的作品可以认知这一路线的实施。

黄君璧不仅用功于古人,也着力于师法造化。他先后到过罗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华山、黄山、峨眉山、云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游观写生;抗战期间,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观览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张大千等悠游于峨眉、青城、剑阁,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岩壑丛林》一画中题曰:“余曩游峨眉山,容树色朝云暮霭早晚之状不同,阴晴之态各异,变化无尽,于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台后,他经常观赏阿里山的云海,更是游遍亚、欧、美、非、南美各种瀑布大川,名山胜景,直到87岁高龄,还游访美国大峡谷并当场写生。黄君璧大量临古而不泥古,能赋予作品以活泼生机和鲜明个性,正是不断师法造化的结果。90岁,他在《白云堂画论画法》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也。”这是由画家切身体会印证的道理,是格外宝贵的。

黄君璧的山水画,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也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老画家虽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会,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

代表作品

《老树隐水湾》《瀑落云中》《风正一帆悬》等;亦能作工笔仕女和花鸟,清新秀逸。张大千非常推重黄君璧,曾说(山水画)“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今黄君璧的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博物馆珍藏。出版有《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作品选》《黄君璧书画集》等。

作品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栏目主持张桐禹:近代以来的广东画坛,名家辈出。著名国画家黄君璧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经与徐悲鸿一起从事过美术教育工作。黄君璧早年在画界的影响,被认为与张大千齐名。他善画山水,传统功底深厚,从学中国画开始,就兼学西画,是一个通西画的中国画家。在国内拍卖市场上,黄君璧的作品潜力正日益显现出来。

黄君璧的作品在海外早就形成了较好的市场,随着他的作品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在国内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黄君璧的山水,一方面固守传统程式,因为他中年的时候,学过南宋画家夏圭的北派山水,所以偏重于用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绘画;选取一个局部、或者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去表现主题,是他作品中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黄君璧的作品又加入了现代人对古代绘画的一种理解,而且由于黄君璧学过西画,所以在他的绘画当中,能隐隐约约感觉到西方的一些素描技法。

这两年呢就说尤其像这个黄君璧先生这种绘画,就说他这种绘画风格呢,越来越少,原来那个天津陈少梅这个绘画呢,他是追求一种传统的一种功夫,笔墨的一种这个程度和品格,那么黄君璧呢他也是在这方面做功夫,像他70岁过生日的时候,那就被人尊称为画坛宗师,由于他的这个传统功夫能力比较强,对他这个绘画,喜爱的人也是非常多的。

黄君璧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和革新的过程,以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对山水题材的表现,通常是经过了自己精心的组织和设计,往往赋予山水画一种理想化的内容,这是他所追求的一种山水画的笔墨效果。虽然他有些山水(画)上面,题上画的某某某地,但是呢还是以这个自我发挥为主,以适应传统的图式为主。这个是他的一个特色,就说他面对真实的场景,他要经过他的一种这个笔墨过滤,最后适应传统图式这部分,被他保留了,所以他的绘画追求那种笔墨的这个品位,和人格的那种层次。

与同时代的其他一批著名画家相比,黄君璧的作品由于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加上宣传也比较少,所以许多人对他的作品还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但尽管如此,黄君璧的作品近几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价格攀升还是比较快的。

北京中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经理齐建秋,在他们的拍卖会上都曾经出现过黄君璧的作品,成交的价值也应该说是让人感觉到还是非常可观的。价格比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增值了将近两倍左右,所以说过去的时候,他的一幅四平尺左右的画,可以卖到6万~7万,7万~8万,他的作品已可以到20万左右,这样同样尺幅的作品。

有关专家认为,人们对黄君璧及其作品的认识十分有限,学术研究也不太深入,而且他的作品相应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藏家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收藏机遇。那么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黄君璧的作品时应该注意系列性,这样收藏意义及作品的增值空间会更大。因为黄君璧的作品风格,明显与众不同。它体现出当时多样性绘画中的又一类风格特点。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他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内,他占有很重要的一个篇章,我们在拍卖会上,如果见到黄君璧的画,他的画风肯定是跟他周围的一些画家,肯定不一样,当然如果我们在一场拍卖会中,如果看到都是一个风格的,那么大家可能也看到会有一些问题,就是不能反映这个中国绘画的这种多样性的一个特点。那么像黄君璧这样的画家,(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出现的不太多,但是他(的作品)往往成为一个亮点,它成为一段历史的一个补充,那么这个补充呢往往给市场有一个刺激的一个小小的亮点。

黄君璧的作品由于风格比较独特,加上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数量也比较少,所以还没成为热点,与其他一些名家相比,他的作品中赝品相对少得多。业内人士认为,藏家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与此同时,作为20世纪初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黄君璧的作品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收藏点。

研究(20世纪初)时期画家的不同风格的画,那么我认为就得要注意收藏像黄君璧这样的画家(的作品),因为毕竟呢他的这个(作品),数量比较少,但是它反映了某一个方面,反映了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这段时间之内,这种岭南地区画家往北走,到北方来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呢它不仅是黄君璧一个人的,它反映了一批画家的一个整体一个艺术状态,那么这种呢状态正是反映了美术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

藏家专门关注和收藏黄君璧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山水画。专家建议在收藏黄君璧的作品时,应从两个主要方面加以把握:首先是他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作画非常精细,力度很好,没有糜弱之风;如果线条拖沓疲软,就不是他的风格。其次黄君璧的书法造诣颇高,款识的行笔非常尖峭。而行笔较软、不贯气的题款,就有可能是赝品。所以在这些环节上要逐渐学会甄别。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黄君璧
  • 英文名
  • 所在地区
    广东广州
  • 别号
    君翁
  • 原名
    允瑄
  • 晚号
    君翁
  • 本名
    韫之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时代
    近现代
  • 出生时间
    1898年
  • 去世时间
    1991年
作品
近现代·黄君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