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

竹炉山房图

作者
沈贞
创作时间
创作时代
收藏者
分类
未分类
创作类型
作品简介

题款:成化辛卯(1471)初夏,余游毗陵,过竹炉山房得普照师(留)酌竹林深处,谈话间出素纸索画,余时薄醉,挑灯戏作此图。以供清赏。南斋沈贞。钤印:沈贞之印(白文方印)沈氏贞吉(朱文方印)怡奉堂(朱文长方印)南斋(朱文方印)。 乾隆题:阶下回回淙惠泉,竹炉小叩赵州禅。个中我亦曾清憩,为缅流风三百年。庚辰(1760)仲秋御笔。 钤印:得佳趣(白文方印) 几暇怡情(白文方印) 藏印:石渠宝笈(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 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 乾隆鉴赏(白文圆印)济民珍秘(朱文方印)芳圃眼福(朱文方印)。 沈贞(1400-1482后),字贞吉,号南斋,又号陶然道人。长洲(今苏州)人,名画家沈周的伯父。沈贞工诗文,善绘事,山水师出董源,得元诸家尤多,与其弟沈恒吉诗词皆享时名,时谓“埙篪相映” 。 徐沁《明画录》中记其“每赋一诗。营一幛,必累月阅岁乃出,不可以钱帛购取,故尤以少见重。” 此图为沈贞在成化七年(辛卯,1471)初夏所绘,时年72岁。图中描绘了山岩之下,丛密苍翠的竹林环绕着一间雅舍,一僧一儒二人晤对于桌前,室外一小僧摇扇烹茶,旁边则是山中流出的汨汨溪泉。画面所绘的正是相聚于竹炉山房的僧人普照与沈贞二人。虽然逸笔简括,却也将二人相谈甚欢的情境表现的极为传神。此图为沈贞晚年所作,其画风与同时代的杜琼、刘珏诸家接近,时代风格极为显著,是元代山水画风与吴门山水画风的承前启后之作,亦可从中了解到沈周画风的渊源脉络。 竹炉山房位于无锡的惠山寺,“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旁。明初惠山寺住持普真重修惠山寺,在惠山寺西北建“听松庵”,遍植松林并辟有茶园。洪武二十八年(1395),普真和尚请湖州竹工编倒了一具精巧的竹茶炉,此炉上圆下方。高不盈尺,炉内填泥,炉心装铜栅,炉外壁即为精致竹编。普真用此炉以山上的松枝烹煮“天下第二泉”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普真还邀请著名西家王绂创作了一幅《竹炉煮茶图》,遍请当时名流题诗,装成《竹炉图咏》一卷,竹炉和图卷都曾藏于此处,所以又称为竹炉山房。竹炉山房之后几经修建,现存建筑是清代光绪年间重建的。门厅和廊下立有五通乾隆诗碑。是乾隆帝历次来二泉游赏景色和品饮二泉水烹茶后的诗文。当年乾隆南巡至无锡惠山,在竹炉山房烹茶,为竹炉山房雅事所感。特命人仿制竹炉。为了还原惠山风雅清净的环境,乾隆在北京的玉泉山静明园仿造“竹炉山房”,又在香山静宜园建“竹炉精舍”为御用的茶舍。此件《竹炉山房图》中就有乾隆的御笔诗题,诗中"个中我亦曾清想,为缅流风三百年”,可见乾隆皇帝对竹炉山房之风雅念念不忘。

点击查看作品详情
下载
简介
放大
缩小
还原
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