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宋·彭汝砺

认证:北宋状元

简介:

彭汝砺(1040——1094),字器资,1065年(治平二年)中文状元,江西人氏。曾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书记。王安石曾推荐他为国子监直讲,不久改派大理寺丞,又升太子中允。

彭汝砺,字器资,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0),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4)。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人物生平

彭汝砺科举为士,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名。历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王安石看到他的《诗义》,补国子直讲,改任大理寺丞,提升为太子中允,不久厌恶他。

御史中丞邓绾将要提升为御史,召之不去;又上奏,再以失举自列。神宗生气,贬逐邓绾,任用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汝砺首先陈述十事:一是正己,二是任人,三是守令,四是理财,五是养民,六是赈救,七是兴事,八是变法,九是青苗,十是盐事。指出揭发利弊,多是人所难说的。又论吕嘉问市易聚敛非法,应罢免;俞充谄媚宦官王中正,以至指使妻儿拜见王中正,不应检正中书五房事。神宗(皇帝)为此而罢免俞充,并查究汝砺的话的根据,汝砺说:“这样,不是用来广视听的做法“。终于不奉诏命。等到王中正与李宪主管西部军队,汝砺说:不应把军队付与宦官,因而言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高兴,说话打断了汝砺。汝砺拱手站立不动,等待机会再说,神宗为之改容,在廷的人都叹息佩服。皇族宗室把女卖婚民间,官员奏请解除婚姻。汝砺说:“这虽然是疏远的亲戚,都是天家子孙,不能使民间的低贱人得以货取,希望改变婚法。”

元丰初年,汝砺以馆阁校勘的身份为江西转运判官,辞谢皇帝,又说“:现在不担心没有将顺之臣,担心没有谏诤之臣;不担心没有敢为之臣,担心没有敢于说话之臣。”神宗称赞他的忠诚。更替回朝,任京西提点刑狱。

元二年(1087),召用为起居舍人。当时皇帝想问新旧政治,回答说:“政治没有彼比,统一于是而已。现在所变化大的,是取士与差役法,实行这些制度但士人百姓都不满,不见其可行。”过了一年,升任中书舍人,赐金紫。汝砺词命雅正,大臣中有持平论的,与他的意见颇为相左,一时希图进取之士都指责他,想要排斥去掉他们这类人,但没有借口发作。

恰逢知汉阳军吴处厚得到蔡确安州诗上呈。附会解释,认为怨恨诽谤。谏官交互上章请治罪,又制造危言,来激怒宣仁太后,打算置之法办。汝砺说:“这是罗织罪名的开始。”多次报告执政大臣,不能挽救,于是上疏论列,没有得到同意。正居家待罪,得到蔡确谪命除目草词,说:“我不出来,谁来担负这一责任。”立即进入禁宫中,封还除目,议论更加恳切。谏官指责汝砺为朋党,宣仁太后说“:汝砺岂是依附蔡确的人,也是替朝廷论事而已。”等到蔡确贬官新州,又需要汝砺草词,于是落职知徐州。开始,汝砺在御史台时,议论吕嘉问之事,与蔡确意见不同,移外任十年,蔡确起了很大作用。后来治罪吕嘉问其他狱案,因不阿附执政大臣,因被削夺二官。到这时,又替蔡确获罪,人们因此更加尊敬他。

加官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有狱案应宽大,执政大臣以特旨杀之,汝砺坚持不杀。执政大臣发怒,惩罚汝砺的部下。汝砺说“:皇帝的制书有不便的地方,允许奏论,这是制度。部下又有什么罪?”于是自己弹劾请求去职,奏章四次上呈。诏令免去部下的惩罚,移汝砺任职礼部,实授吏部侍郎。

哲宗亲自处理政事,修撰熙宁、元丰政事,人们都争相献出所闻,汝砺惟独没有建议。有人问他,回答说:“在以前就无人敢说,在今天就人人能说话了。”进升代理吏部尚书。言官认为他曾经依附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为成都知府。没有去赴任,多次上奏章,又降为待制、知江州。将要发出,哲宗询问他所想说的话,汝砺应对说:“陛下现在所恢复的,其政事不能没有是非,其人不能没有贤能不肖。政事惟其对,那么没有什么不好;人惟其贤能,那么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了。”

到达江州几个月后汝砺因病去世。他的遗表大略说:“土地已有余,希望抚以仁政;财用不是不富饶,希望节以礼仪。奸佞之人开始好像令人喜欢,但其祸患在将来;忠言开始好像令人讨厌,但其利益很广博。”至于抚恤河北流散移民,视察江南水灾旱灾,共几百言。朝廷正任命他为枢密都承旨却已去世,就以之告赐其家。终年五十四岁。

主要成就

彭汝砺以气节相尚,膺有士望,为宋朝一代直谏名臣。著《易义》、《诗义》、《诗文》共50卷,《鄱阳集》等。

公以读书为文,胸有大志;言动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诚敬。曾以俸禄购置义田救济族中贫困之人。兄汝发无子,为他立后,让他荫官。汝砺年少时师事桐庐倪天隐。天隐死,汝砺为他和他的母、妻治丧安葬,还替他女儿提供衣食救济。同年生宋涣死,汝砺经理他的后事。

人物评价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彭汝砺顺利通过地方乡试,来到京城参加礼部省试。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冯京,他对彭汝砺的试卷特别满意,定为第一名(省元)。此榜科考,由于英宗尚在谅暗中(守仁宗皇帝丧),不举行殿试,以省试录取情况为准。于是,彭汝砺就以省元的身份不经殿试获得了状元,时年25岁。

彭汝砺高中状元的捷报传到饶州,知州非常高兴,决定免去他父亲的吏役,还把自己的马车借给彭父,派州吏一路护送他回家,十分风光,乡人也都以此为荣。彭汝砺与熊本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曾一起在州学读书,熊本的父亲也是一名州吏。有人见彭孔目乘着知州的马车还家,就说:“彭孔目的儿子已考中状元,熊孔目的儿子是不是也能进士及第啊?”几年后,熊本果然中进士高第。新任知州沿用前例,免去熊孔目的吏役,并送他乘马车回乡。这两件事在饶州当地被传为佳话,激发了州内的好学之风。以后每榜科举,饶州总有人登第,有时一榜竟有数十人。邓绾举荐出尔反尔。

由于是谅暗榜,没有经过殿试,登第进士的待遇相对要低一些。彭汝砺的初授官不是以往的将作监丞、州通判,而是入吏部选,初授保信军(治所在今安徽合肥)节度推官。之后,他在选人阶内沉浮10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升迁机会。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王安石曾经看过彭汝砺写的《诗义》,认为他的见解独到、学问不错,就将他从潭州军事推官任上召回京师。彭汝砺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不久,经御史中丞邓绾举荐,他又入御史台,任监察御史。

邓绾推荐彭汝砺并不是因为了解他,而是为了投王安石所好。邓绾知道王安石欣赏彭汝砺,就想办法拉拢他,还约他见面。按旧例,荐举官不能与被荐举者相见。彭汝砺觉察到邓绾举荐自己是出于私心,动机不纯,断然拒绝与他见面。这让邓绾非常不高兴。中书户房习学公事练亨甫与彭汝砺有矛盾,他欺骗邓绾说:“公荐彭汝砺为御史,王安石不悦。”邓绾原本就对彭汝砺的傲慢无礼不满,又听说自己举荐彭汝砺竟让王安石不高兴,立即上书自劾,认为自己推举彭汝砺为御史是错误的,希望收回荐章。神宗对邓绾出尔反尔的举动十分反感,诏罢邓绾御史中丞,批示说:“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邓绾心术不正,秉性奸邪,论事荐人,不宗制度。可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以兵部郎中出知虢州。”同一天,神宗又擢彭汝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宰相王安石对练亨甫的欺骗行为也很生气,他对神宗说:“邓绾荐举彭汝砺为御史,事后又反悔,这其中必有缘故。我了解到,中书户房习学公事练亨甫与彭汝砺不和,曾到邓绾处造谣说我不希望彭汝砺任御史,让他另择贤人。练亨甫身为宰相属官却与御史台官员勾结,罪不容恕,望依法论处。”诏罢练亨甫漳州军事推官。

进陈十事敢于诤谏;

彭汝砺进入御史台不到一个月,就向神宗进陈十事:正本、任人、守令、理财、养民、赈救、兴事、变法、青苗免役、盐事。在这篇奏章中,彭汝砺大胆直白,指陈朝政利害得失无所避忌,多言人所未敢言之事。王安石听了心中不悦。宋神宗一向主张“用人不类”,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论他是不是士人,都可进用。他任命入内副都知王中正为都大提举福建路捉贼公事,入内副都知李宪为秦凤、熙河路计议官,措置边事。对此,彭汝砺表示反对,建议“陛下从国家社稷长远利益考虑,不应该让内侍官掌管兵权”。

宋神宗宠信王中正,听了彭汝砺谏言很不高兴,就责问他:“入内都知李宪在秦凤、熙河地区镇守,羌戎畏服,洮河以西边境安宁无战事,有何不可?”彭汝砺并没有因神宗的诘难而退缩,而是平静地回答:“臣并不因为李宪是内侍就认为他不能成大事,臣所忧虑的也不是李宪或者其他内侍。天下之事,固有风云际会而成功者。但是,兵权当付以内侍人抑或士人,只要看一看汉唐以来宦官之祸,废立出于内侍,就不辩自明了。”神宗听罢情绪稍微缓和下来,表示可以接纳。朝堂上的官员无不为彭汝砺捏了一把汗,也为他敢于诤谏的精神所折服。

“蔡确诗案”以德报怨;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彭汝砺以母亲年迈无人奉养为由请求离开朝廷,到邻近家乡的地方任职。官员在离京外任时,一般要前去向皇帝辞行。彭汝砺在辞谢时又向神宗谏言:“如今不怕没有听命顺从之臣,只怕没有谏诤之臣;不怕没有敢做之臣,就怕缺少敢说真话之臣。”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未满10岁的赵煦(哲宗)即位,由高皇太后垂帘听政。高皇太后起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宰相,着手废除王安石新法。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在家守丧的彭汝砺服阕(守丧期满),奉诏回京担任起居舍人(从六品)。一位执政官曾问他:“新旧之政如何?”彭汝砺虽然称不上是改革派,但他同样不主张废除全部新法,也不想阿谀旧党,就十分坦然地说:“政事不分彼此,以‘是’为准。行之有效的就是好决策。现在,为了更改新法而强制推行选士法与差役法,士、民都感到不方便。”可见,彭汝砺对待新法的态度还是比较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倔强刚直的他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做人原则。第二年,彭汝砺迁中书舍人(正四品)。

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所谓“蔡确诗案”。蔡确早年曾拜吴处厚学赋,彼此有着师生情谊,关系密切。可是在神宗元丰年间,他们因政见不同产生矛盾。结果,吴处厚被罢官,蔡确擢升宰相,两人遂反目成仇。元祐年中,蔡确遭朝臣弹劾罢宰相,出知陈州、安州。内心倍感失落的蔡确空闲下来就写写诗,感时伤怀,聊发胸意。诗中有这么几句“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吴处厚得到蔡确在安州写的诗后,对以上诗句妄加笺注、发挥,指责蔡确借写诗之名攻击朝政,认为朝廷用人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出于“私心”,使正臣被埋没,恨不能拔剑“逐青蝇”。高太后和一班宰相大臣听了吴处厚的诋毁之词都非常气愤,决定要严惩蔡确。朝中一些大臣对蔡确的为人也颇有微词,台谏官也借机群起而攻之,“欲置之极法”。

面对这一切,一向耿直的彭汝砺再次站出来仗义执言。他对当朝宰相说,所谓的“蔡确诗案”实际上是吴处厚为打击报复蔡确捏造出来的。这种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以泄私愤的做法非常恶劣、危害甚烈,决不能纵容。但是宰相执意要严惩蔡确。不久,彭汝砺接到中书省谪废蔡确的除目,让他草拟诏书。彭汝砺态度坚定地说:“我不站出来,谁能站出来。”他将宰相拟好的谪罢蔡确的除目退回到中书省,拒绝草拟诏书。于是,谏官们又纷纷指责彭汝砺是蔡确的党羽。

事实上,彭汝砺不仅不是蔡确的党羽,而且与蔡确之间隔阂很深。在神宗朝时,彭汝砺曾经对吕嘉问的市易聚敛法提出批评,而吕嘉问是蔡确的亲信,结果蔡确将彭汝砺赶出了朝廷。现如今彭汝砺之所以站出来替蔡确辩护,完全是出于个人的良知。对于这一点,高太后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她说:“彭汝砺怎么可能是蔡确的同党?他只是为朝廷论事尔。”尽管如此,彭汝砺仍被罢中书舍人,出知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彭汝砺不计个人恩怨为蔡确辩护,可以说是以德报怨,不愧为一位坦坦荡荡的正人君子。

胸怀坦荡刚正不阿;

宋哲宗亲政后,一改高皇太后掌权时起用旧党、废除新法的做法,重新推行神宗新法。于是,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员们又转而为新法歌功颂德,彭汝砺却对此一言不发。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一向以敢于直言而著称于朝,如今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彭汝砺回答说:“我以前敢于直言是因为没有人敢说新法,如今那些不敢说新法的人个个都能说了,我也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哲宗非常欣赏彭汝砺的刚直,亲自擢升他为权吏部尚书。但是,彭汝砺的耿直也让朝中很多人对他不满意,他很快遭到台谏官的攻击,降授宝文阁待制,知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彭汝砺到江州仅几个月就一病不起,卒于任上,终年54岁。彭汝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胸怀坦荡、刚正不阿一直是他做人的准则,令人敬佩。

同朝为官的曽肇为彭汝砺写下了著名的墓志铭;

《彭待制汝砺墓志铭》曽肇 撰

绍圣二年正月,召彭公于江州,以为枢密(都)承旨,命下、识者相庆曰:“正人进矣”。越翼日,公以讣闻,识者复相吊,曰:“朝廷失一正人”。奈何!既而遗表至其,略以谓土地已有余,愿拊(抚)以仁财,用非不饶,愿节以礼。

佞人初若可恱而其患在后,忠言初若可恶而其利甚博,以至恤(恤)河北(址)流,移察江南水旱、凡数百言识者复相告曰:忠哉!若人死不忘其君,于是(有)诏加(嘉)等赙,恤(恤)以都承旨告赐其家,授其弟汝霖江、淮发运司,勾当公事,使办丧事。明年正月(某)甲子,葬(公)于饶州某(鄱阳)县某乡某(江村坑)原。其家以公故人缙云、龚原所为事状属予铭,予曰:“呜呼!其忍铭吾友也哉”!

按彭氏世家金陵,复徙饶州,今为鄱阳人,公讳汝砺,字器资。自读书为文,已有志于其大者,(言)动取舎必度于(以)义,朋友畏之。治平二年、以进士试礼部,擢第一、故事(赐)进士第一人,无入吏部选者,公释褐,历保信军节度推官,武安军节度掌书记,丁外艰服,除,(除改)复授潭州军事推官,在选十年。人以为淹,而公处之澹如也。

丞相王文公得公诗义,善之、留为国子监直讲,改大理寺丞,御史中丞邓绾欲举公御史,召公不徃(往)。后虽荐之而为小人所訹复(音戊),自陈失举且荐他官代之。神宗察其奸,怒甚,王文公亦以为言,即日黜绾,除公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衷)行,时熈寜九年冬也。

公在言职,非唐虞三代不论,初对上十事;一正本、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财、五养民、六赈救、七兴事、八变法、九青苖免役、十盐事,指陈得失利病,多人所难言者,又言吕嘉,间领市易司专事聚敛非法,意当罢黜。俞充谄事中人王中正,至使妻出拜之,不尝除检正中书五房,公事神宗,为寝充命而究语。所从(得)公言如此非所以,广聪明不肯奉诏。宗室卖婚至女娼家,子行有日矣,公奏罢之。因言皇族,虽服属已,疎然皆宗庙子孙,不可使闾阎下,贱得以货取源,为更着婚姻法。

中正李宪用兵陜西,公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肆)。神宗初(若)不怿,出语诘公,公拱立不动。伺间、复言帝,即为之改容。是日,殿廷观者始皆为公惧(惧)已而皆叹服,以母(老)请外,神宗固留之而请不已。元丰元年春,罢为馆阁校勘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辞、且复上疏论时事,且言;今不患无将顺之臣,患无諌诤之臣,不患无敢为之臣,患无敢言之臣。神宗察其忠,慰论久之在江西三年,代还复出。提点京西南路刑狱,丁内、艰去职。元佑二年,服除、以起居舎召既,云:“执政有问新旧之政者”?公曰:“政无彼此之辨,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执政不能屈”。逾年、拜中书舎人赐服金紫,词命雅正。人以为有古风,遇事不茍,多所建白,其论诗赋河事尤力主议者皆不悦,公亦数请去。

是时、大臣有持平者颇与公相佐佑,而一时进取者病之,欲排去其类。未有、以发会知汉阳军吴处厚得,蔡丞相确安州诗上之,传会解释,以为怨谤,諌官文章请治、又犯御讳为危言,以激怒太皇太后,必欲寘(实)之极法,公曰:此罗织之渐也,数以白、执政不能救,则上疏论列、甚切、又不听,则居家待罪。时、中书舎人止公一人?既而(以)蔡丞相有谪命,公曰;“我不出谁任?”其责者即入省还京,(佭)目辨论愈切,御史台自中丞而下,五人坐是同日出台,中一空公,复力争以为(汝)不可,谏官指公为朋党,太皇太后曰:“彭某岂党?确者亦为朝廷论事尔已!”。而蔡丞相贬新州,用起居舎人草词行下,而公亦落职知徐州,一二大臣相继去位,自是正人道壅而进取者得志矣!

公在台既尝论吕嘉问事,且与蔡丞相异趣使外十年,蔡为有力后,治嘉问狱不肯阿执政,意挤之坐夺,一官至是又辨蔡丞相不当谪,至得罪,乃已,今以此益贤之。在徐一年,加集贤殿修撰。召权兵部侍郎徙礼部又徙刑部,会有具狱、执政以为可杀,公以为当贷(代);而执政以特旨杀人,公执不下。执政怒舎公而罚其属,公言奉制书而有不便,许论奏法也。且非属罪。自劾、请去章四。上不听,御史亦助之言,遂并其属免罚。公犹未出再徙礼部,赐告(诰)其家,使契丹还徙吏部,满岁为真,复言今人材空乏,宜稍责吏部,荐拔淹滞或赐对或试以事,茍非其人必罚无赦。朝廷颇为更法。

绍圣元年,今上初专听断,召二三大臣修举熙宁元丰政事,人人争献所闻,公居之、如不能言者。或问之曰:“在前日则无言之者,于今则夫人而能之”。未几、除权吏部尚书、又月余、以宝文阁直学士出知成都府,命下、众愕然,公亦以私计辞,行章数上或以为慢当责,上不许,乃以宝文阁待制知江州。人辞,上劳问甚宠,曰;“与卿非久别也,问所欲言者”。公曰:“陛下今所议者,其政不能无是非,其人不能无贤不肖,政惟其是则政无不善人,惟其贤则人无不得矣!”

至郡数月得疾,草遗表,家人怪之,公笑曰:此何可免,作诗贻其子。十二月(某)甲子有星陨于郡衙,是日、公终于正寝,享年五十有四。累官左朝散郎动上护军爵、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公立朝大节如此,其在外为监,司务大体不事细苛而于议狱必传经典,故在京西,多所全宥为州所至。有恵爱,尤以兴学、养士、赈乏恤孤为急,居家孝友事寡嫂,谨甚兄无子为立,后官之,又官其弟汝方,而后其子。汝方闻公丧,即弃所居官,归。

论者多之族人贫者,分俸钱赒给,或为置义庄与人交尽诚敬。少时,师事桐庐倪天隐,天隐亦竒之,及官,保信迎天隐置于学,执弟子礼事之,天隐死无子,公为并其母葬之、又葬其妻、又割俸资其女。同年进士宋涣未官而死,公经理其后,不啻其家人,盖其笃行如此,公所著有易义若干卷、章疏若干卷、诗若干卷、杂文若干卷、曽大父、某大父、某父某世有潜德,父以公贵累赠朝请,大夫尝曰;天下事可人意者其为教子起家乎?故四子悉使就学、果大其门。

母张氏、京兆郡太君;前夫人宁氏、蓬莱县君;今夫人宋氏、静乐县君。长子侗秀,拔有文未冠而卒。次子修、承务郎,袭善承教,庶几能世;其家者、二女、长适宿州州学教授吴材,卒以季继室。

盖公平生好学、喜问乐闻其过,自任以圣贤之重而于贫富、贵贱、利害得丧不以累其心。至于忧国爱君,推贤扬善则拳拳孜孜尝若不及,故自处显于朝廷事,知无不言言不行必争,争而不得必求去人。始而骇、中而疑、卒而信,则曰;“名节之士也,忌之者则以为好异或以为近名”。最为今范丞相纯仁所知,范公再相人谓公必用。既对太皇太后首曰;“姑徐进彭某、盖已有问之者”。及出江州未数月,上命召还,或曰:须改岁。不幸而公死矣!公之学、之守若将大有为者,而天夺其年、中道而殒,宜其识与不识皆为之悲,而有志于天下者、哭之。或至于恸也!孔子称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若公所自立其近,是欤予与公游二十余年,朋友之分深矣。今公亡矣,予无以为质矣,悲夫!

铭曰:

乘时射利,小人之常。中行独立,君子之方。并驱一时,则有通窒。要之万古,孰为得失?有卓维公,既明且刚。弗茹于弱,弗吐于强。二十年间,世道三变。我无磷缁,终始一贯。何以贯之,唯义之践。人所竞逐,公则无求。众皆患失,公则无忧!笑言待终,不变声色,拳拳爱君,以至易箦。问胡以然,维学之力。人谁无死?公也不亡。体魄言归,兆此新岗。更千万年,樵牧辟路。

是曰:有宋忠贤之墓!

个人代表作品

《易义》、《诗义》、《鄱阳集》等。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彭汝砺
  • 英文名
  • 所在地区
    江西
  • 器资
  • 国籍
    中国
  • 时代
  • 出生时间
    1040年
  • 去世时间
    1094年
作品
宋·彭汝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