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清·徐桐

认证:清朝大臣

简介:

徐桐(1820~1900),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清朝大臣。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人。道光进士。1860年以前任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等职。同治帝登位后为其师傅。1870年以后,先后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顽固守旧,嫉恶西学。1898年戊戌政变后,因不择手段攻击新党,得慈禧信任。1900年,支持慈禧力举立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废光绪帝,遂被任命为溥儁的师傅。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自缢身亡。著有《治平宝鉴》。

徐桐之死

徐桐有名,不在别的,而在于庚子之变中,他上吊“殉国”。《清史稿》说他“守旧,恶西学如仇”,是比较顽固的人物。他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各国使馆相近,他就在大门口贴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子,来表示自己对洋人的憎恶。他的儿子徐承煜,和他一般是守旧卫道之士,却酷爱洋人的洋烟卷,每日吞云吐雾,只是不敢让他老爹看见。

师宗宋儒

徐桐师宗宋儒,也是讲理学的,却不如李鸿藻那么博览通达。据说他的学问也很有限,每日不离手的,是正学之士所不屑的《太上感应篇》。有一年秋天,新科举子复试,徐桐奉旨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字旁,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考生不知所本。如此不通,讲理学就有点妆点道貌了,因此不太被人看得起;慈禧太后也几次想撤他的“书房”,只因他太老,没好意思。还有一事,他对这两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海上强国,颇为不解,曾有过这样一段议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庚子之乱

待到庚子之乱,瓦德西进逼京师,两宫仓皇出亡,徐桐却没能跑出去。他这时已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看到满城降幡,以为奇耻大辱,本“君辱臣死”之义,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了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他对儿子说,我是首辅,国家遭难,理当殉节。说着向儿子看几眼。徐承煜身为刑部左侍郎,哪能听不懂老爹的话就慷慨陈辞道: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

于是徐承煜将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徐桐踮起脚,将皤然白首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毕命的样子。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

但到底没能跑掉,一出巷口,就落到了日本人手里。第二年正月,和议之后,和他父亲的学生启秀一起,被朝廷斩于菜市口。对他的死,不少人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连王文韶那么一个圆滑的人,从不在背后道人短长的,也在慈禧太后面前,狠狠刻薄了他一通。这是个欺君弑父的人,这种人在中国被称为“枭獍”。“枭”为食母之鸟,“獍”为食父之兽,拿来形容徐承煜,最是贴切不过。他父亲徐桐,虽然顽固庸暗,但国难当头,能以身而殉,毕竟大节无亏;他却一边骗老父自尽,一边苟且偷生,简直就是毫无心肝!他死前,先是看日本人设宴款待,就断定将被释放,大为兴奋,待到听说第二天将被斩首,则颜色大变,口呼冤枉,一夜折腾到亮,行刑时已神智昏迷。生死关头,最见人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袁昶和许景澄,半年前就死于徐承煜之手,临刑前却都能神色安详,慷慨赴死。袁、许两位,都深通洋务,许景澄还多次出使法、德、意、奥等国,是很明习时事的人。初时,义和团起,与各国使馆冲突,廷议主战主和,吵成一团,许景澄和袁昶联名上疏,认为兵衅不可轻启,而且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有背公法。慈禧太后闻言,勃然色变,以“主和”罪将他们斩于市。袁、许之死,举国称冤,唯监斩的徐承煜,洋洋颇自得。所以到徐承煜弃市菜市口时,人都道“天道好还”,当初他监斩袁、许,何等得意,谁想到,曾几何时,当日侍侯袁许两位的刽子手,今天又来侍侯他?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徐桐
  • 英文名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时代
  • 出生时间
    1820年
  • 去世时间
    1900年
作品
清·徐桐
0